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前言 | 第10-16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二、学术界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一)关于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的调查 | 第11页 |
(二)关于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和理论课教师素质研究 | 第11-12页 |
(三)关于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研究 | 第12-13页 |
(四)关于民办高校党建团学工作的研究 | 第13页 |
三、主要内容与基本构架 | 第13-14页 |
(一)主要内容 | 第14页 |
(二)基本构架 | 第14页 |
四、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4-16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二)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一部分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及民办高校概述 | 第16-26页 |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 | 第16-18页 |
二、民办高校的概述 | 第18-22页 |
(一)民办高校的概念 | 第18-19页 |
(二)民办高校的发展史 | 第19-20页 |
(三)民办高校的劣势 | 第20-21页 |
(四)民办高校的发展前景 | 第21-22页 |
三、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 第22-26页 |
(一)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国家发展意义重大 | 第22-24页 |
(二)加强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第24-26页 |
第二部分 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现状 | 第26-40页 |
一、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积极方面分析 | 第26-30页 |
(一)民办高校生源整体素质有所提高 | 第26-27页 |
(二)民办高校大学生大多具有稳定政治观,主流意识健康向上 | 第27-28页 |
(三)民办高校大学生大多具有健康的人生观,整体道德素质较高 | 第28-29页 |
(四)民办高校大部分学生学习目标明确,态度端正 | 第29-30页 |
二、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30-33页 |
(一)少数同学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理论水平低 | 第30页 |
(二)少数同学知行不一致 | 第30-32页 |
(三)少数同学缺少自我认知,上进心不足 | 第32-33页 |
三、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3-40页 |
(一)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教育水平有待提高 | 第33-35页 |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陈旧 | 第35页 |
(三)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环境复杂 | 第35-38页 |
(四)民办高校大学生自身原因 | 第38-40页 |
第三部分 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对策 | 第40-52页 |
一、民办高校需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 第40-42页 |
(一)从民办高校领导层出发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 第40页 |
(二)建设高素质的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 | 第40-41页 |
(三)提高民办高校辅导员思想水平和工作水平 | 第41页 |
(四)提高其他任课教师的思想政治认识水平 | 第41-42页 |
二、发挥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 第42-44页 |
(一)民办高校管理者提高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 | 第42页 |
(二)提高民办高校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 | 第42-43页 |
(三)民办高校思想理论政治课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原则 | 第43页 |
(四)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与辅导员工作紧密结合 | 第43页 |
(五)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 | 第43-44页 |
三、创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外部环境 | 第44-48页 |
(一)社会环境 | 第44-45页 |
(二)校园文化环境 | 第45-46页 |
(三)家庭环境 | 第46-47页 |
(四)网络环境 | 第47-48页 |
四、促进民办高校大学生党团组织工作 | 第48-49页 |
(一)重视民办高校大学生党团组织重要作用 | 第48-49页 |
(二)完善党建带团建 | 第49页 |
五、重视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第49-52页 |
(一)培养先进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模式和途径 | 第49-50页 |
(二)重视心理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 第50页 |
(三)发挥心理咨询室的作用 | 第50页 |
(四)建立动态化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 第50-51页 |
(五)重点关注家庭贫困学生心理 | 第51-52页 |
结束语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0页 |
附录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