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转子活塞发动机基础理论研究
| 摘要 | 第1-16页 |
| Abstract | 第16-1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9-38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9-22页 |
| ·研究背景 | 第19-21页 |
| ·研究意义 | 第21-22页 |
| ·活塞式发动机功率传输装置的发展现状概述 | 第22-36页 |
| ·传统活塞式发动机的功率传输装置 | 第22-24页 |
| ·活塞式发动机功率传输装置的发展方向 | 第24-26页 |
| ·单活塞式发动机功率传输装置的发展现状 | 第26-29页 |
| ·双活塞式发动机功率传输装置的发展现状 | 第29-36页 |
| ·论文研究工作概述 | 第36-38页 |
| ·论文组织结构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36-37页 |
| ·论文创新点分析 | 第37-38页 |
| 第二章 双转子活塞发动机的总体设计研究 | 第38-59页 |
| ·引言 | 第38页 |
| ·双转子活塞发动机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 第38-45页 |
| ·双转子活塞发动机的原理方案设计 | 第38-39页 |
| ·双转子活塞发动机的构成 | 第39-40页 |
| ·双转子活塞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 第40-45页 |
| ·双转子活塞发动机与传统活塞式发动机的比较 | 第45-52页 |
| ·气体膨胀力的传递方式比较 | 第45-47页 |
| ·工作腔容积变化规律的比较 | 第47-49页 |
| ·活塞线速度的比较 | 第49-50页 |
| ·作功密度的比较 | 第50-51页 |
| ·功率密度的比较 | 第51-52页 |
| ·双转子活塞发动机的方案设计 | 第52-56页 |
| ·双转子活塞发动机的密封方案设计 | 第52-53页 |
| ·抵消双转子活塞发动机扭转惯性力的设计 | 第53-54页 |
| ·双转子活塞发动机的六冲程方案设计 | 第54-55页 |
| ·双转子活塞发动机的多级膨胀减压方案设计 | 第55-56页 |
| ·“机构”适应“燃烧”的设计思想 | 第56-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第三章 动力缸的数学模型与分析研究 | 第59-78页 |
| ·引言 | 第59页 |
| ·动力缸的数学模型 | 第59-64页 |
| ·各部件的基本尺寸 | 第59页 |
| ·各部件间的基本数学关系 | 第59-62页 |
| ·双转子活塞发动机的各冲程判别条件 | 第62-63页 |
| ·进、排气口的布置 | 第63页 |
| ·充分进、排及膨胀作功条件 | 第63-64页 |
| ·工作指标计算 | 第64-68页 |
| ·指示性能指标 | 第64-65页 |
| ·有效性能指标 | 第65-66页 |
| ·瞬时排量计算 | 第66页 |
| ·排量计算 | 第66-67页 |
| ·功率密度估计 | 第67-68页 |
| ·工作腔容积的变化规律 | 第68-71页 |
| ·圆弧曲线变化 | 第68-69页 |
| ·正弦曲线变化 | 第69-70页 |
| ·线性变化 | 第70页 |
| ·幂函数变化 | 第70页 |
| ·指数函数变化 | 第70-71页 |
| ·气体输出转矩模型及求解 | 第71-77页 |
| ·绝热循环假设 | 第71页 |
| ·作用在转子上的气体输出转矩 | 第71-73页 |
| ·应用实例 | 第73-74页 |
| ·气体输出转矩的分析与计算 | 第74-77页 |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 第四章 差速运动机构的构型综合研究 | 第78-93页 |
| ·引言 | 第78页 |
| ·差速运动机构的基础理论研究 | 第78-81页 |
| ·差速运动机构的定义 | 第78-79页 |
| ·差速运动机构的设计约束 | 第79-80页 |
| ·转子运动规律的设计研究 | 第80-81页 |
| ·差速运动机构的形成原理研究 | 第81-83页 |
| ·差速运动的产生机理 | 第81-83页 |
| ·差速运动的周期性拓展理论 | 第83页 |
| ·三种类型的差速运动机构研究 | 第83-90页 |
| ·基于定轴轮系的差速运动机构形成研究 | 第83-85页 |
| ·基于摆线的差速运动机构形成研究 | 第85-89页 |
| ·基于凸轮的差速运动机构形成研究 | 第89-90页 |
| ·差速运动机构的机构构型综合与运动学分析方法 | 第90-91页 |
| ·差速运动机构的机构构型综合研究 | 第90-91页 |
| ·差速运动机构的运动学分析方法研究 | 第91页 |
| ·本章小结 | 第91-93页 |
| 第五章 基于摆线的双转子活塞发动机设计与分析 | 第93-121页 |
| ·引言 | 第93页 |
| ·基于内摆线的双转子活塞发动机设计 | 第93-100页 |
| ·基本组成 | 第93-94页 |
| ·机构运动简图及自由度计算 | 第94-95页 |
| ·运动学模型 | 第95-96页 |
| ·运动学分析与仿真 | 第96-100页 |
| ·基于内、外摆线的双转子活塞发动机对比 | 第100-110页 |
| ·运动学比较 | 第100-106页 |
| ·发动机排量的比较 | 第106页 |
| ·非整数齿数比的影响 | 第106-108页 |
| ·Ⅱ型外摆线的研究 | 第108-110页 |
| ·基于摆线的双转子活塞发动机运动学综合 | 第110-115页 |
| ·运动学解析模型 | 第110-112页 |
| ·运动参数的设计综合研究 | 第112-113页 |
| ·运动规律的函数综合研究 | 第113-114页 |
| ·一个设计案例 | 第114-115页 |
| ·基于摆线的双转子活塞发动机特殊状态分析 | 第115-119页 |
| ·从动件的确定 | 第115-116页 |
| ·传动角分析 | 第116页 |
| ·特殊位置分析 | 第116-119页 |
| ·基于摆线的双转子活塞发动机机构试验研究 | 第119-120页 |
| ·本章小结 | 第120-121页 |
| 第六章 基于凸轮的双转子活塞发动机设计与分析 | 第121-137页 |
| ·引言 | 第121页 |
| ·基于凸轮的双转子活塞发动机运动学模型与分析 | 第121-125页 |
| ·结构组成 | 第121-122页 |
| ·运动学模型 | 第122-124页 |
| ·运动学分析 | 第124-125页 |
| ·基于凸轮的双转子活塞发动机运动学综合 | 第125-130页 |
| ·设计流程 | 第125-126页 |
| ·工作腔的容积变化规律 | 第126-128页 |
| ·转子的角位移变化规律 | 第128-129页 |
| ·转子瞬时停歇的运动学设计 | 第129-130页 |
| ·基于凸轮的双转子活塞发动机力学分析 | 第130-134页 |
| ·静力学分析 | 第130-132页 |
| ·动力学分析 | 第132-134页 |
| ·基于凸轮的双转子活塞发动机机构运动试验研究 | 第134-135页 |
| ·小结 | 第135-137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7-140页 |
| ·全文总结 | 第137-138页 |
| ·研究展望 | 第138-140页 |
| 致谢 | 第140-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142-148页 |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148-151页 |
| 附录A 传统活塞式发动机功率密度 | 第1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