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形容词状补位对比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绪论 | 第11-23页 |
|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 ·研究现状 | 第12-21页 |
| ·形容词作状语研究 | 第12-14页 |
| ·形容词作补语研究 | 第14-16页 |
| ·形容词作状语、补语计量研究 | 第16-18页 |
| ·形容词作状语、补语对比研究 | 第18-21页 |
| ·本文的研究理论、方法和语料 | 第21-23页 |
| ·理论基础 | 第21页 |
| ·运用方法 | 第21-22页 |
| ·语料来源 | 第22-23页 |
| 第一章 状补位形容词考察 | 第23-31页 |
| ·考察对象选择原因说明 | 第23-24页 |
| ·形容词考察范围及相关分类 | 第24-26页 |
| ·考察范围 | 第24页 |
| ·语义分类及结果 | 第24-26页 |
| ·考察格式选取说明 | 第26页 |
| ·操作说明 | 第26页 |
| ·形容词入位能力 | 第26-30页 |
| ·作状语入位能力 | 第27页 |
| ·作补语入位能力 | 第27-28页 |
| ·作状或作补入位能力 | 第28-29页 |
| ·入位能力强弱等级 | 第29-30页 |
| ·小结 | 第30-31页 |
| 第二章 形容词状补移位形式考察 | 第31-45页 |
| ·研究对象界定 | 第31-32页 |
| ·A_状句法分析 | 第32-34页 |
| ·单音节形容词 | 第33页 |
| ·双音节形容词 | 第33-34页 |
| ·多音节形容词 | 第34页 |
| ·标记词“地” | 第34-35页 |
| ·VP句法语义分析 | 第35-40页 |
| ·VP句法形式 | 第36-37页 |
| ·VP同现成分 | 第37-38页 |
| ·VP语义特征 | 第38-40页 |
| ·NP_1与NP_2句法语义分析 | 第40-44页 |
| ·NP_1句法形式 | 第40-41页 |
| ·NP_1语义特征 | 第41-42页 |
| ·NP_2句法形式 | 第42-43页 |
| ·NP_2语义特征 | 第43-44页 |
| ·小结 | 第44-45页 |
| 第三章 形容词状补可移位性考察 | 第45-63页 |
| ·形容词状位义分析 | 第45-50页 |
| ·状位句法分析 | 第45-49页 |
| ·形容词状位语义特征 | 第49-50页 |
| ·A状语义分析 | 第50-55页 |
| ·语义分类与移位关系 | 第50-53页 |
| ·A 状语义特征 | 第53-55页 |
| ·状补移位句式义 | 第55-59页 |
| ·形容词选择与制约 | 第56-58页 |
| ·其他成分选择与制约 | 第58-59页 |
| ·状补移位可能性解释 | 第59-61页 |
| ·语义联系 | 第59-60页 |
| ·逻辑联系 | 第60-61页 |
| ·小结 | 第61-63页 |
| 第四章 形容词状补移位差异性考察 | 第63-83页 |
| ·状补移位类型 | 第63-66页 |
| ·同义移位 | 第64-65页 |
| ·异义移位 | 第65-66页 |
| ·状补移位差异分析 | 第66-81页 |
| ·句法表现 | 第66-68页 |
| ·语义表现 | 第68-71页 |
| ·语用表现 | 第71-75页 |
| ·篇章功能表现 | 第75-81页 |
| ·小结 | 第81-83页 |
| 第五章 形容词状补移位语义解释 | 第83-95页 |
| ·语义指向分析理论 | 第83-84页 |
| ·状位形容词语义指向类型 | 第84-88页 |
| ·指向行为 | 第84页 |
| ·指向主体 | 第84-85页 |
| ·指向客体 | 第85-86页 |
| ·指向辅体 | 第86页 |
| ·语义指向判定标准 | 第86-88页 |
| ·状位形容词语义单指性与多指性 | 第88-91页 |
| ·语义单指性 | 第88-89页 |
| ·语义多指性 | 第89-91页 |
| ·语义指向与状补移位的制约关系 | 第91-94页 |
| ·可移位型 | 第91-92页 |
| ·不可移位型 | 第92-93页 |
| ·例外情况 | 第93-94页 |
| ·结语 | 第94-95页 |
| 第六章 形容词状补位认知考察 | 第95-101页 |
| ·形式结构与概念结构关系 | 第95-96页 |
| ·形式结构与概念结构的象似性 | 第96-97页 |
| ·距离象似性 | 第96页 |
| ·时间顺序象似性 | 第96-97页 |
| ·状补移位认知体验 | 第97-100页 |
| ·状位结构意象图式 | 第98页 |
| ·补位结构意象图式 | 第98-100页 |
| ·小结 | 第100-101页 |
| 结语 | 第101-105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5-113页 |
| 致谢 | 第113-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