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1 问题的提出 | 第10-18页 |
·研究缘起 | 第10页 |
·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学案”教学的产生和发展 | 第11页 |
·“学案”的设计研究 | 第11-13页 |
·“学案”的教学应用研究 | 第13-16页 |
·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6-17页 |
·研究目的 | 第17页 |
·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理论意义 | 第17页 |
·实践意义 | 第17-18页 |
2 研究的理论思考 | 第18-29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25页 |
·学案 | 第18页 |
·学案与已有类似概念的区别 | 第18-20页 |
·本研究中学案的统计标准 | 第20-23页 |
·活动 | 第23页 |
·课堂活动 | 第23-24页 |
·本研究中的化学课堂活动及其统计标准 | 第24-25页 |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5-29页 |
·建构主义理论 | 第25-26页 |
·有意义学习理论 | 第26页 |
·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26-27页 |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第27-29页 |
3 研究方法与样本的确定 | 第29-32页 |
·研究方法 | 第29页 |
·文献研究法 | 第29页 |
·观察法 | 第29页 |
·研究样本的确定 | 第29-32页 |
·初期学案资料的搜集与研究 | 第30页 |
·后期与化学课堂相结合的学案教学资料的搜集 | 第30-32页 |
4 对“学案”、“课堂活动与学案的结合方式”类别的研究 | 第32-50页 |
·“学案”分类 | 第32-36页 |
·“学案”呈现形式特点的维度分类 | 第32-35页 |
·“学案”内容化学学科特征的维度分类 | 第35-36页 |
·学案与课堂活动结合方式的分类 | 第36-50页 |
·学案教学的一般行为流程 | 第36-37页 |
·从学案与课堂活动结合的具体方式来分 | 第37-48页 |
·从学案与课堂活动结合的复杂程度来分 | 第48-50页 |
5 中学化学课堂中课堂活动与学案结合总体情况的调查 | 第50-54页 |
·样本资料学案数量和活动数量的统计 | 第50-51页 |
·与不同类型学案结合的课堂活动数目的统计 | 第51-52页 |
·与课堂活动结合的三类学案数目的统计 | 第52-54页 |
6 不同类型学案与中学化学课堂活动结合情况的调查 | 第54-62页 |
·“知识学案”在中学化学课堂活动中应用情况分析 | 第54-56页 |
·“活动学案”在中学化学课堂活动中应用情况分析 | 第56-59页 |
·“习题学案”在中学化学课堂活动中应用情况分析 | 第59-62页 |
7 不同内容学案与中学化学课堂活动结合情况的调查研究 | 第62-72页 |
·“元素化合物学案”在中学化学课堂活动中应用情况分析 | 第62-65页 |
·“概念原理学案”在中学化学课堂活动中应用情况分析 | 第65-67页 |
·“元素化合物学案”与“概念原理学案”与课堂活动结合的对比分析 | 第67-72页 |
·不同化学内容学案与课堂活动结合总体情况的对比分析 | 第68-69页 |
·不同内容的化学学案中的三类学案与课堂活动结合情况的对比分析 | 第69-72页 |
8 结论与建议 | 第72-79页 |
·结论 | 第72-74页 |
·建议 | 第74-79页 |
·关于学案编写与使用的建议 | 第74-76页 |
·对中学化学教师学案教学的意见与建议 | 第76-79页 |
9 研究的不足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2页 |
附录 | 第82-87页 |
后记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