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例言 | 第11-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44页 |
·汉越语言接触的不同结果 | 第14-16页 |
·术语与概念 | 第16-18页 |
·汉字音 | 第16页 |
·越南汉字音 | 第16-17页 |
·SVA和SVB的关系 | 第17-18页 |
·SVA和SVB的分野 | 第18-34页 |
·不先行区分汉越语言接触各种结果的研究 | 第19-24页 |
·本文主张先行区分SVA和SVB | 第24-34页 |
·本文的研究对象 | 第34-39页 |
·前人对SVA的研究 | 第34-37页 |
·本文研究对象:十七世纪国语字材料中所见的SVA | 第37-39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39页 |
·本文的研究材料 | 第39-42页 |
·《安南语-葡萄牙语-拉丁语词典》(1651) | 第39-41页 |
·Bento Thien的《安南国历史》(1659) | 第41-42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及理论依据 | 第42-43页 |
·研究方法 | 第42页 |
·理论依据 | 第42-43页 |
·论文结构框架 | 第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二章 十七世纪越南语概说 | 第44-62页 |
·《词典》的方言性质 | 第44-46页 |
·《词典》中的同义项 | 第46-48页 |
·十七世纪越南语音系 | 第48-56页 |
·音系的基本单位 | 第48-49页 |
·声母 | 第49-50页 |
·韵母 | 第50-55页 |
·声调 | 第55-56页 |
·十七世纪越南语中的语音变异 | 第56-61页 |
·声母的变异 | 第56-58页 |
·韵母的变异 | 第58-60页 |
·声调的变异 | 第60-61页 |
·本章总结 | 第61-62页 |
附录Ⅰ 其他相关背景 | 第62-76页 |
+I.1 汉越语言接触历程 | 第62-65页 |
+I.2 现代越南语音系 | 第65-67页 |
+I.3 越语语音史说略 | 第67-76页 |
第三章 17世纪SVA研究之总论 | 第76-86页 |
·关于搜集字音的说明 | 第76-79页 |
·语料范围 | 第76页 |
·搜集字音的原则和具体处理方法 | 第76-79页 |
·研究任务 | 第79页 |
·反切的确定与例外的判断 | 第79-80页 |
·汉语音韵系统 | 第80-82页 |
·声母 | 第81页 |
·韵母 | 第81-82页 |
·声调 | 第82页 |
·十七世纪SVA音系 | 第82-86页 |
·声母 | 第82-83页 |
·韵母 | 第83页 |
·声调 | 第83-86页 |
第四章 声母的对应及例外分析 | 第86-120页 |
·幫系 | 第86-92页 |
·幫组 | 第86-90页 |
·非组 | 第90-92页 |
·端系 | 第92-99页 |
·端组 | 第92-94页 |
·泥组 | 第94-95页 |
·精组 | 第95-99页 |
·知系 | 第99-106页 |
·知组 | 第99-100页 |
·莊组 | 第100-102页 |
·章组 | 第102-106页 |
·日组 | 第106页 |
·见系 | 第106-116页 |
·见组 | 第106-112页 |
·晓组 | 第112-113页 |
·影组 | 第113-116页 |
·本章的总结 | 第116-120页 |
·声母对应规则总表 | 第116页 |
·声母例外类别 | 第116-120页 |
第五章 韵母的对应及例外分析 | 第120-182页 |
·果·假摄 | 第120-122页 |
·止摄 | 第122-125页 |
·遇摄 | 第125-133页 |
·蟹摄 | 第133-137页 |
·效摄 | 第137-139页 |
·流摄 | 第139-143页 |
·咸摄 | 第143-145页 |
·深摄 | 第145-146页 |
·山摄 | 第146-152页 |
·臻摄 | 第152-158页 |
·宕·江摄 | 第158-163页 |
·曾摄 | 第163-167页 |
·梗摄 | 第167-172页 |
·通摄 | 第172-176页 |
·本章总结 | 第176-182页 |
·韵母对应总表 | 第176页 |
·韵母例外类别 | 第176-182页 |
第六章 声调的对应及例外分析 | 第182-210页 |
·平声 | 第182-183页 |
·上声 | 第183-184页 |
·去声 | 第184-185页 |
·入声 | 第185-186页 |
·声调的总讨论 | 第186-194页 |
·次浊声调的讨论 | 第186-190页 |
·上声的讨论 | 第190-194页 |
·声调的例外分析 | 第194-209页 |
·平声的例外 | 第194-196页 |
·入声的例外 | 第196-198页 |
·上声的例外 | 第198-200页 |
·去声的例外 | 第200-202页 |
·汉语去声<>越语上声、汉语上声<>越语去声讨论 | 第202-209页 |
·本章总结 | 第209-210页 |
第七章 越南汉字音的形成与发展 | 第210-228页 |
·越南汉字音(A类)的来源 | 第210-218页 |
·综述 | 第210-215页 |
·本文的观点 | 第215-218页 |
·SVA的发展 | 第218-222页 |
·SVA的声母演变表 | 第218-220页 |
·融合 | 第220-221页 |
·自主 | 第221页 |
·小结 | 第221-222页 |
·SVB的形成 | 第222-226页 |
·"借贷"与"回归"是SVB的形成的基本途径 | 第222页 |
·SVB的历史层次 | 第222-224页 |
·SVB与SVA的交涉 | 第224-226页 |
·内在接触 | 第226-228页 |
第八章 总结 | 第228-236页 |
附录Ⅱ 17世纪越南汉字音(A类)之同音字汇 | 第236-258页 |
参考文献 | 第258-266页 |
附录 | 第266-486页 |
后记 | 第4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