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绪论 | 第9-32页 |
| 一、 研究现状 | 第9-26页 |
| 二、 研究方法 | 第26-30页 |
| 三、 研究意义 | 第30-32页 |
| 第一章 沈阳市居民“我”和“咱”使用总体情况分析 | 第32-42页 |
| 一、 沈阳市居民“我”和“咱”的客观使用总体情况分析 | 第32-39页 |
| (一) 亲兄弟姐妹之间“我”和“咱”的使用情况 | 第32-35页 |
| (二) 熟悉的朋友之间“我”和“咱”的使用情况 | 第35-37页 |
| (三) 陌生人之间“我”和“咱”的使用情况 | 第37-39页 |
| 二、 沈阳市居民“我”和“咱”的主观认识总体情况分析 | 第39-40页 |
| (一) “我”和“咱”的区分认识情况 | 第39-40页 |
| (二) “我”和“咱”的区分必要性情况 | 第40页 |
| 三、 小结 | 第40-42页 |
| 第二章 沈阳市居民“我”和“咱”使用差异情况分析 | 第42-51页 |
| 一、 受教育程度 | 第42-44页 |
| 二、 居住时间 | 第44-46页 |
| 三、 年龄 | 第46-47页 |
| 四、 性别和职业 | 第47-49页 |
| (一) 性别 | 第47-48页 |
| (二) 职业 | 第48-49页 |
| 五、 小结 | 第49-51页 |
| 第三章 沈阳市居民“我”和“咱”使用呈现特色的原因分析 | 第51-60页 |
| 一、 “我”用作“咱”的原因分析 | 第51-56页 |
| (一) 少数民族语言影响 | 第51-53页 |
| (二) 拉近距离的心理 | 第53-54页 |
| (三) “咱”的词语意义 | 第54-55页 |
| (四) 发音方便 | 第55-56页 |
| 二、 “咱”用作“我”的原因分析 | 第56-57页 |
| (一) “我”的词语意义 | 第56-57页 |
| (二) 交际心理 | 第57页 |
| 三、 “我”和“咱”相混淆的原因分析 | 第57-60页 |
| (一) 语言的地域化倾向 | 第58-59页 |
| (二) 沈阳市居民对“我”和“咱”的区分必要性认识程度不高 | 第59-60页 |
| 第四章 结论与思考 | 第60-66页 |
| 一、 结论 | 第60-61页 |
| 二、 思考 | 第61-66页 |
| 结语 | 第66-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5页 |
| 附录 | 第75-76页 |
| 个人简历 | 第76页 |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