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9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9-18页 |
| ·前言 | 第9页 |
| ·铅对人体的危害性 | 第9-10页 |
| ·茶叶中铅的来源 | 第10-11页 |
| ·茶园土壤母质 | 第10页 |
| ·大气对茶叶铅含量的影响 | 第10-11页 |
| ·农药化肥对茶叶铅含量的影响 | 第11页 |
| ·加工过程对茶叶铅含量的影响 | 第11页 |
| ·茶叶中铅的现状分析 | 第11-13页 |
| ·铅化学形态(Chemical species)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 ·化学形态的简介 | 第13-14页 |
| ·铅的化学形态研究进展 | 第14页 |
| ·样品前处理 | 第14-17页 |
| ·样品前处理在分析化学过程中的地位 | 第14-15页 |
| ·样品前处理的目的 | 第15页 |
| ·样品前处理技术的发展及分类 | 第15-17页 |
| ·茶叶中铅微量元素的测定 | 第17-18页 |
| 2. 引言 | 第18-2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 ·茶叶前处理方法比较铅总量的测定 | 第19页 |
| ·茶叶冲泡中可溶态铅形态的测定 | 第19页 |
| ·茶叶中铅初级形态的研究 | 第19-20页 |
| 3. 材料与方法 | 第20-25页 |
| ·材料与设备 | 第20页 |
| ·材料 | 第20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0页 |
| ·主要试剂 | 第20页 |
| ·茶叶及玻璃仪器的前处理 | 第20页 |
| ·茶叶中铅含量的测定茶叶的预处理 | 第20-21页 |
| ·干法消化预处理方法 | 第20-21页 |
| ·湿法消化预处理方法 | 第21页 |
| ·微波消解茶叶预处理方法 | 第21页 |
| ·茶叶冲泡中可溶态含量的测定 | 第21页 |
| ·冲泡茶叶的选择 | 第21页 |
| ·茶叶冲泡方法 | 第21页 |
| ·将三浸液进行消化处理 | 第21页 |
| ·茶叶中铅形态的初步研究 | 第21-22页 |
| ·茶叶中铅形态提取影响因素 | 第21-22页 |
| ·五种茶叶铅的形态分布 | 第22页 |
| ·茶叶铅形态的消化处理 | 第22页 |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2-23页 |
|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工作条件 | 第23页 |
| ·茶叶铅含量的计算 | 第23-24页 |
| ·茶叶中铅总量的计算 | 第23-24页 |
| ·茶叶三次浸泡液铅的百分比计算 | 第24页 |
| ·茶叶初级形态的百分比计算 | 第24页 |
| ·仪器精密度实验 | 第24-25页 |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5-32页 |
| ·茶叶前处理方式对铅含量的影响 | 第25-27页 |
| ·方法加标回收及精密度实验 | 第25-27页 |
| ·茶汤中可溶态铅含量的测定 | 第27-28页 |
| ·茶叶中铅初级形态的测定 | 第28-32页 |
| ·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 | 第28页 |
| ·提取剂用量对提取率的影响 | 第28-29页 |
| ·温度对提取率的影响 | 第29-30页 |
| ·各品种茶叶铅形态的浸提率 | 第30-32页 |
| 5 讨论 | 第32-34页 |
| ·茶叶前处理方式对铅含量的影响 | 第32页 |
| ·茶叶中可溶态铅含量的测定 | 第32页 |
| ·茶叶中铅的初级形态的探讨 | 第32-34页 |
| 6 结论 | 第34-35页 |
| ·茶叶前处理方式对铅含量的影响 | 第34页 |
| ·茶叶中可溶态铅含量研究 | 第34页 |
| ·茶叶中铅初级形态的探讨 | 第34-35页 |
| 参考文献 | 第35-40页 |
| 作者简介 | 第40页 |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科研成果清单 | 第40-41页 |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