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绪论 | 第9-16页 |
|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 ·选题背景 | 第9-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 ·对国内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 ·对国外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 ·研究方法和逻辑路线 | 第14-15页 |
| ·研究特色 | 第15-16页 |
| 2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理论综述 | 第16-26页 |
| ·相关概念解释界定 | 第16-21页 |
| ·高等职业教育 | 第16-17页 |
| ·高职师资队伍建设要求 | 第17-19页 |
| ·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 | 第19-20页 |
| ·双师型师资队伍和兼职教师界定 | 第20-21页 |
| ·理论基础 | 第21-26页 |
| ·勒温的场论理论(力场模型) | 第21-22页 |
| ·人本管理理论 | 第22-23页 |
| ·激励理论 | 第23-26页 |
| 3 国外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分析 | 第26-32页 |
| ·国外高职院校教师的任职资格评定机制回顾 | 第26-28页 |
| ·国外高职院校教师的管理、培养与培训回顾 | 第28-30页 |
| ·国外师资队伍建设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 第30-32页 |
| 4 重庆市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 | 第32-42页 |
| ·专职教师的学缘结构 | 第32-34页 |
| ·专职公共基础课教师的学缘结构 | 第32-33页 |
| ·专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的学缘结构 | 第33页 |
| ·专职实践课指导教师的学缘结构 | 第33-34页 |
| ·专职理论教学教师的基本结构 | 第34-35页 |
| ·专职理论教学教师的职称结构 | 第34页 |
| ·专职理论教学教师的年龄结构 | 第34-35页 |
| ·专职理论教学教师的学历结构 | 第35页 |
| ·专职实践教学教师的基本结构 | 第35-37页 |
| ·专职实践教学教师的职称结构 | 第35-36页 |
| ·专职实践教学教师的年龄结构 | 第36页 |
| ·专职实践教学教师的学历结构 | 第36-37页 |
| ·“双师型”教师的基本结构 | 第37-38页 |
| ·重庆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38-42页 |
| ·中青年教师比例失调 | 第38-39页 |
| ·学历偏低,教师学历层次需要提高 | 第39页 |
| ·职称结构不尽合理 | 第39-40页 |
| ·兼职教师层次较高,但数量偏少 | 第40页 |
| ·“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 | 第40-41页 |
| ·教师来源渠道单一 | 第41-42页 |
| 5 加强重庆市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 第42-53页 |
| ·重庆市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建设目标和基本原则 | 第42-46页 |
| ·重庆市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目标 | 第42-44页 |
| ·重庆市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原则 | 第44-46页 |
| ·兼职教师和“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 第46-51页 |
| ·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 第46-48页 |
|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 第48-51页 |
| ·专兼职教师结合,形成“双师结构" | 第51页 |
| ·师资队伍保障机制的建设 | 第51-53页 |
| ·竞争与合作保障机制建设 | 第51页 |
| ·科研与实践保障机制建设 | 第51-52页 |
| ·实施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 | 第52页 |
| ·与发达地区的合作机制建设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