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引言 | 第7-9页 |
| 一、俄、汉外来词引进历史的比较 | 第9-17页 |
| (一) 俄语外来词引进的历史 | 第9-12页 |
| 1. 公元988年基督教传入时期 | 第9页 |
| 2. 13-15世纪鞑靼统治时期 | 第9-10页 |
| 3. 17-18世纪彼得大帝统治时期 | 第10页 |
| 4. 18-19世纪叶卡捷琳娜统治时期 | 第10-11页 |
| 5. 20世纪50年代苏联时期 | 第11页 |
| 6. 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后 | 第11-12页 |
| (二) 汉语外来词引进的历史 | 第12-14页 |
| 1. 公元前206-907年汉唐时期 | 第12-13页 |
| 2. 晚清民国时期 | 第13页 |
| 3. 改革开放时期 | 第13-14页 |
| (三) 俄、汉外来词引进历史的比较 | 第14-16页 |
| 1. 俄、汉语中外来词引进时间的对比 | 第14页 |
| 2. 俄、汉语中外来词引进原因比较 | 第14-15页 |
| 3. 俄,汉的外来词来源比较 | 第15-16页 |
| (四) 俄、汉外来词引进历史比较的目的 | 第16-17页 |
| 二、俄、汉外来词形式的比较 | 第17-21页 |
| (一) 俄语外来词的主要形式 | 第17-18页 |
| 1. 音译(фонетическое заимствование) | 第17页 |
| 2. 意译(семантическое заимствование) | 第17页 |
| 3. 仿译(калькирование) | 第17页 |
| 4. 半仿译(полукалъка) | 第17-18页 |
| (二) 汉语外来词的主要形式 | 第18-19页 |
| 1. 纯音译 | 第18页 |
| 2. 半音半意 | 第18页 |
| 3. 音译加类标 | 第18页 |
| 4. 音译兼译 | 第18-19页 |
| 5. 意译 | 第19页 |
| 6. 字母词 | 第19页 |
| 7. 借形 | 第19页 |
| (三) 俄、汉外来词形式上的异同及成因探讨 | 第19-21页 |
| 三、俄、汉外来词特点比较 | 第21-26页 |
| (一) 俄、汉外来词的特点 | 第21-23页 |
| 1. 外来词的引进受统治者的推动 | 第21页 |
| 2. 外来词的引进反映了俄、汉民族文化的包容性 | 第21-22页 |
| 3. 俄语主动接受外来词,汉语略显保守 | 第22-23页 |
| (二) 俄、汉外来词对本民族语言的影响 | 第23-26页 |
| 1. 俄语外来词对本民族语言的影响 | 第23-24页 |
| 2. 汉语外来词对本民族语言的影响 | 第24-26页 |
| 结束语 | 第26-27页 |
| 参考文献 | 第27-28页 |
| 致谢 | 第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