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经音辨》音切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一、绪论 | 第7-11页 |
·研究对象 | 第7页 |
·研究价值 | 第7-8页 |
·研究状况 | 第8-9页 |
·研究方法 | 第9-11页 |
二、从反切比较中看《音辨》的时音层面 | 第11-26页 |
·声母 | 第11-15页 |
·非敷合流 | 第11-12页 |
·奉母独立 | 第12页 |
·床禅清化 | 第12-14页 |
·章庄合一 | 第14页 |
·影喻合并 | 第14-15页 |
·韵母 | 第15-24页 |
·韵类混切 | 第15-20页 |
·通摄 | 第15页 |
·止摄 | 第15-16页 |
·遇摄 | 第16-17页 |
·蟹摄 | 第17页 |
·臻摄 | 第17-18页 |
·山摄 | 第18页 |
·效摄 | 第18-19页 |
·果摄 | 第19页 |
·梗摄 | 第19页 |
·咸摄 | 第19-20页 |
·对三个韵母变化问题的讨论 | 第20-24页 |
·蟹摄开口二等牙音“佳、皆”细音化的时间顺序 | 第20-22页 |
·尤侯唇音字转入鱼模 | 第22-23页 |
·“支思”韵问题 | 第23-24页 |
·声调 | 第24-26页 |
·全浊上声变去声 | 第24-25页 |
·平声未分阴阳 | 第25-26页 |
三、贾昌朝的反切改良 | 第26-32页 |
·上下字声纽(或发音部位)一致 | 第26-27页 |
·声纽完全相同 | 第26页 |
·发音部位一致 | 第26-27页 |
·上下字韵母相同 | 第27-28页 |
·上下字开合、声调一致 | 第28-29页 |
·避免多音字作切字 | 第29页 |
·音变构词突显音素差异 | 第29-30页 |
·切字声母避免两次送气 | 第30-32页 |
四、《音辨》的异读分析 | 第32-41页 |
·《音辨》的声类异读分析 | 第33-37页 |
·清浊声母的转换 | 第33-34页 |
·清浊与声调的关系及其解释 | 第34-36页 |
·声母送气与声调的关系 | 第36-37页 |
·从“声韵相挟而变”看《音辨》的异读 | 第37-39页 |
·同义异读韵母变化 | 第37-38页 |
·异义异读韵母变化 | 第38页 |
·对一些“例外”的解释 | 第38-39页 |
·《音辨》异读的调类分析 | 第39页 |
·余论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