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德育理论论文

德育学科课程:从理念到运行

前言第1-16页
第一章: 德育学科课程概略第16-35页
 第一节: 德育学科课程及相关概念界定第16-25页
  一、相关概念辨析第16-18页
  二、德育学科课程特征解读第18-25页
 第二节: 德育学科课程发展简述第25-35页
  一、德育学科课程设置与变迁第25-30页
  二、新中国成立后德育学科课程发展概况第30-35页
第二章: 从教学大纲看德育理念的变迁第35-63页
 第一节: 从教学目的看德育理念的变迁第36-40页
  一、教学目的的稳定性分析第36-39页
  二、教学目的所体现的德育理念发展第39-40页
 第二节: 从教学内容要点看德育课理念变迁第40-59页
  一、历次教学大纲所强调的德目变迁第40-52页
  二、社会发展简史教学要点的简要分析第52-56页
  三、教学大纲中存在的问题第56-59页
 附:我国中小学德育课部分教学大纲第59-63页
第三章: 从教科书看德育理念的变迁第63-102页
 第一节: 教科书逻辑分析第65-71页
  一、教科书编写逻辑第65-68页
  二、课程逻辑反映出的德育理念第68-71页
 第二节: 教科书中的榜样沉浮第71-78页
  一、相关的统计数据第72-73页
  二、榜样所呈现的特点第73-75页
  三、榜样所体现的价值取向第75-78页
 第三节: 教科书中的叙事解析第78-100页
  一、叙事的结构分析第80-84页
  二、叙事语句风格分析第84-86页
  三、叙事中潜藏的理念第86-100页
 附:来自学生的叙事第100-102页
第四章: 运行中的德育学科课程第102-137页
 第一节: 德育学科课程具有怎样的“独立性”第104-112页
  一、德育课的专业性第104-109页
  二、德育课的学科定位第109-112页
 第二节: 德育学科课程拥有怎样的“学科地位”第112-122页
  一、处于学校课程边缘的德育课第112-117页
  二、德育课地位所反映的问题第117-122页
 第三节: 德育学科课程具有怎样的“运行效果”第122-134页
  一、德育课运行效果分析第122-129页
  二、德育课运行效果折射的问题第129-134页
 附:教师职业状态调查问卷第134-137页
第五章: 新课改背景下德育学科课程的变革与挑战第137-181页
 第一节: 课程改革的新理念第137-141页
  一、道德生活成为课程建构的基础第137-140页
  二、注重道德学习第140-141页
  三、强调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第141页
 第二节: 新编教科书的特点第141-155页
  一、教科书新的功能定位:师生共同的“学本”第142-143页
  二、内容组织贴近学生生活第143-145页
  三、注重道德思维能力的培养:内容生成性与适当留白第145-148页
  四、强调道德体验,注重道德践行第148-150页
  五、内容美与形式美的和谐统一第150-152页
  六、教科书中存在的问题探析第152-155页
 第三节: 课改的新挑战第155-181页
  一、对教师的新要求第156-169页
  二、教学模式的变革第169-177页
  三、评价的挑战第177-181页
结束语第181-182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182-190页

论文共1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广义Pareto分布及其在水文频率分析中的应用
下一篇:SD-Anycast路由协议的设计和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