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緒論 | 第1-23页 |
1.馬敍倫及其主要漢語言文字學著作 | 第13-17页 |
·馬敍倫生平簡介 | 第13页 |
·馬敍倫主要漢語言文字學著作 | 第13-17页 |
2.馬敍倫“六書說”研究現狀 | 第17-21页 |
·《疏證》發展“《說文》學”;雖偶有一失,但多有創見 | 第17-19页 |
·學界散見個中觀點,尚未全面系統地研究 | 第19-21页 |
3.研究馬敍倫“六書說”的意義、步驟和範圍 | 第21-23页 |
·總結馬敍倫“六書說”之得失,提供寶貴經驗 | 第21页 |
·研究馬敍倫“六書說”的三步驟及其考察範圍 | 第21-23页 |
(二) 馬敍倫“六書說”述評 | 第23-51页 |
1.馬敍倫研究“六書”,擷粹存真,解決時局三需 | 第23-26页 |
2.“六書”乃“造字之本”,是文字的構造法 | 第26-31页 |
·不贊成“六書”有“四體二用”之分 | 第26-27页 |
·“六書法則”和“六書理論”之分 | 第27-28页 |
·“六書”是文字的構造法 | 第28-31页 |
3.馬敍倫不斷修正 “六書說”以期完美 | 第31-36页 |
·《疏證》經歷三次更名 | 第31-32页 |
·視野日趨開闊,研究逐漸深入 | 第32-36页 |
4.“六書”名號依從許慎,“六書”次第略為調整 | 第36-42页 |
·指事從象形之文而指之,界於象形和會意之間,故事後形先 | 第37-39页 |
·無形可象→事亦難指→無意可會,形聲生焉 | 第39-40页 |
·假借先於形声,實為“聲系之首列” | 第40-42页 |
5.“六書二系”之說,“形系”與“聲系”聯貫相生 | 第42-45页 |
6.金石刻辭範於“六書”,俗字不合“六書” | 第45-51页 |
·“六書”適用于金石刻辭文字 | 第45-48页 |
·俗字不合“六書” | 第48-51页 |
(三) 馬敍倫“六書說”在《說文解字六書疏證》中的运用(上) | 第51-71页 |
1.象形 | 第51-60页 |
·“畫成其物,随體詰詘”之信念 | 第53-56页 |
·象形“造字本於物形,不可虚構” | 第56-57页 |
·辨形所以正義 | 第57-60页 |
2.指事 | 第60-65页 |
·曰“視而可識”,形自分明;曰“察而見意”,義須默會 | 第60-61页 |
·指事字有正例和特例之分 | 第61-62页 |
·被歸為其他書的指事字個案分析 | 第62-65页 |
3.会意 | 第65-71页 |
·會意與象形、指事界限分明,亦可合並為象形 | 第65-67页 |
·以類相合,共同產生意義 | 第67-69页 |
·異文會意和同文會意之分 | 第69-71页 |
(四) 馬敍倫“六書說”在《說文解字六書疏證》中的运用(下) | 第71-98页 |
1.假借 | 第71-77页 |
·假借產生的原因 | 第71-73页 |
·“本無其字”說字形,“依聲託事”則談字音論字義 | 第73-74页 |
·假借字與本字的關係 | 第74-77页 |
2.形声 | 第77-86页 |
·挖掘形聲字的來源特點,解決漢字難學問題 | 第78-80页 |
·“以事為名”說形道義,“取譬相成”則討論語原流演之聲 | 第80-83页 |
·形聲字個案分析 | 第83-86页 |
3.转注 | 第86-98页 |
·轉注字發生之始因 | 第86-88页 |
·“建類一首”說形道音,“同意相授”則要求詞義不可遷就 | 第88-95页 |
·轉注字與轉注本字的關係 | 第95-98页 |
(五) 對馬敍倫“六書說”的總體評價 | 第98-123页 |
1.馬敍倫“六書說”成就的主要表現 | 第99-110页 |
·強調“六書”的每一書必備形音義三條件 | 第100-102页 |
·博引金石甲骨文字,考證《說文》形體,予以“六書”定類 | 第102-104页 |
·分析字音,明轉注,辨假借,探求語源 | 第104-105页 |
·考本字,闡明本義 | 第105-106页 |
·總結和發展前人的“六書”說成果 | 第106-110页 |
2.馬敍倫“六書說”取得成就的原因 | 第110-119页 |
·身處江浙京滬,深受學術熏陶;廣交良師益友,兼收東學西學 | 第110-112页 |
·不盲從,不存門户之見,唯真是求,分析得失,總結方法論 | 第112-119页 |
3.馬敍倫“六書說”的局限 | 第119-123页 |
·“六書”理論和“六書”實踐分析存在矛盾,尚無法解決 | 第119-122页 |
·需“前修未密”,從而“後出轉精” | 第122-123页 |
(六) 附錄 | 第123-163页 |
1.附錄一:《說文解字六書疏證》基本概況 | 第123-140页 |
·版本 | 第123-124页 |
·體例 | 第124-132页 |
·運用的材料 | 第132-140页 |
2.附錄二:馬敍倫學術年譜簡編 | 第140-163页 |
·早期的學習生活 | 第140-141页 |
·1902~1911年 | 第141-149页 |
·1912~1949年 | 第149-161页 |
·1949~1970年 | 第161-163页 |
主要參考徵引文獻書目 | 第163-168页 |
後記 | 第168-1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