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英文摘要 | 第8-10页 |
1 绪论 | 第10-46页 |
·立题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褐藻胶及分子基础 | 第11-12页 |
·褐藻胶的降解 | 第12-13页 |
·褐藻胶裂合酶研究进展 | 第13-32页 |
·褐藻胶裂合酶的作用机制及分类 | 第13-14页 |
·褐藻胶裂合酶的来源及研究现状 | 第14-29页 |
·褐藻胶裂合酶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 第29-30页 |
·褐藻胶裂合酶的分离、纯化的一般方法 | 第30-31页 |
·褐藻胶裂合酶的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 第31-32页 |
·褐藻胶裂合酶的应用 | 第32页 |
·褐藻胶酶解产物的生物活性及应用 | 第32-34页 |
·褐藻胶裂合酶应用的前景展望 | 第34-46页 |
2 菌种的诱变选育与产酶条件的优化 | 第46-70页 |
·褐藻胶降解菌株Vibrio sp.510-64的诱变选育 | 第46-54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46-47页 |
·原始菌株的处理 | 第47-48页 |
·酶活力的测定 | 第48页 |
·菌种的诱变 | 第48-4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9-54页 |
·Vibrio sp.510-64生长条件优化实验 | 第54-66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54-5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7-66页 |
·讨论 | 第66-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70页 |
3 Vibriosp.510-64菌株的褐藻胶裂合酶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研究 | 第70-96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71-76页 |
·原料 | 第71页 |
·褐藻胶裂合酶的活性检测 | 第71页 |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第71-72页 |
·细菌培养 | 第72页 |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 | 第72-73页 |
·蛋白质电泳 | 第73-74页 |
·PVDF印迹转移 | 第74页 |
·蛋白质N端氨基酸序列测定 | 第74页 |
·褐藻胶裂合酶内切酶活性的确定 | 第74页 |
·褐藻胶裂合酶的底物专一性分析 | 第74-75页 |
·褐藻胶裂合酶的基本酶学性质测定 | 第75-7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6-91页 |
·褐藻胶裂合酶的纯化结果 | 第76-79页 |
·蛋白质N端氨基酸序列的测定 | 第79-85页 |
·褐藻胶裂合酶内切型活性测定结果 | 第85页 |
·褐藻胶裂合酶底物专一性分析 | 第85-87页 |
·褐藻胶裂合酶的基本酶学性质测定 | 第87-91页 |
·讨论 | 第91-93页 |
·本章小结 | 第93-96页 |
4 褐藻胶裂合酶的应用 | 第96-110页 |
·褐藻胶裂合酶用于从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中分离原生质体 | 第96-110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97-9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99-106页 |
·讨论 | 第106页 |
·本章小结 | 第106-110页 |
5 褐藻寡糖生物学活性的初步研究 | 第110-142页 |
·褐藻寡糖的抗肿瘤活性 | 第110-12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11-11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16-124页 |
·讨论 | 第124-126页 |
·本节小结 | 第126-127页 |
·褐藻寡糖促进种子萌发作用 | 第127-142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127-13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31-136页 |
·讨论 | 第136-138页 |
·本节小结 | 第138-142页 |
6 褐藻胶裂合酶工程化研究 | 第142-154页 |
·褐藻胶裂合酶及其酶解产物的制备工艺 | 第142-145页 |
·材料及设备 | 第142页 |
·发酵工艺 | 第142-144页 |
·褐藻胶裂合酶的工业化制备工艺 | 第144页 |
·酶解褐藻胶制备寡糖终产物的MALDI-TOF-MS质谱分析 | 第144-145页 |
·酶解褐藻胶制备寡糖终产物的紫外和还原糖法分析 | 第14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45-148页 |
·讨论 | 第148-149页 |
·本章小结 | 第149页 |
·设计的工艺路线 | 第149-154页 |
论文总结 | 第154-158页 |
后期工作设想 | 第158-160页 |
博士论文工作期间发表论文的情况 | 第160-162页 |
致谢 | 第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