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生菌根的人工合成和优良外生菌根真菌的筛选研究
引言 | 第1-12页 |
1 实验材料 | 第12-14页 |
·主要试剂 | 第12页 |
·主要培养基 | 第12页 |
·主要仪器 | 第12页 |
·实验树种 | 第12-13页 |
·樟子松 | 第12页 |
·油松 | 第12-13页 |
·虎榛子 | 第13页 |
·实验菌种 | 第13-14页 |
·Suillus sp | 第13-53页 |
·Suillus sp | 第53-13页 |
·Nsp | 第13-1003页 |
·Suillus | 第1003-13页 |
·Rhizopogon rubsescens | 第13页 |
·Paxillus involutus | 第13-523页 |
·Cenococcum geophium-AM | 第523--543页 |
·Cenococcum geophium | 第-543-14页 |
2 实验方法 | 第14-17页 |
·菌根人工合成的关键因子研究 | 第14-15页 |
·培养基的筛选 | 第14页 |
·接种时间 | 第14-15页 |
·含水量及灌溉量 | 第15页 |
·菌根人工合成试验 | 第15-16页 |
·无菌条件下菌根的合成研究 | 第15-16页 |
·开放条件下菌根的合成研究 | 第16页 |
·生长指标的测定 | 第16页 |
·优良菌根真菌的筛选试验 | 第16-17页 |
3 结果 | 第17-40页 |
·菌根人工合成的关键因子 | 第17-21页 |
·培养基质的筛选 | 第17-20页 |
·接种时间 | 第20-21页 |
·含水量及灌溉量 | 第21页 |
·菌根人工合成实验 | 第21-25页 |
·无菌条件下菌根的合成 | 第21-22页 |
·开放条件下菌根的合成 | 第22-23页 |
·菌根形态 | 第23-25页 |
·生长指标的测定结果 | 第25-34页 |
·樟子松 | 第25-28页 |
·油松 | 第28-30页 |
·虎榛子 | 第30-34页 |
·优良菌根真菌筛选实验结果 | 第34-40页 |
·同一树种不同菌根真菌的筛选 | 第34-40页 |
·同一菌种不同树种的筛选 | 第40页 |
·乡土菌种和外来菌种间的关系 | 第40页 |
4 讨论与结论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8页 |
作者简介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