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义的比喻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7页 |
引言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比喻研究综述 | 第11-19页 |
·古代对比喻的研究 | 第11-13页 |
·现代对比喻的研究 | 第13-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研究意义 | 第19-21页 |
第二章 语义学基本理论与比喻语义类型 | 第21-43页 |
·语义学研究概况 | 第21-23页 |
·语义成分分析法 | 第23-26页 |
·比喻的语义类型 | 第26-43页 |
·比喻语义类型概述 | 第26-27页 |
·色彩意义、虚拟意义 | 第27-36页 |
·相对义与绝对义 | 第36-43页 |
第三章 比喻定义新解及相关问题 | 第43-55页 |
·比喻构成中的类和语义区别 | 第43-47页 |
·比喻定义新解 | 第47-48页 |
·比喻要素的确定 | 第48-51页 |
·比喻的分类 | 第51-55页 |
第四章 比喻语义的历时分析 | 第55-71页 |
·具有时代色彩新比喻的构成 | 第55-56页 |
·比喻中时代色彩的改变 | 第56-57页 |
·古今比喻时代色彩的审美差异 | 第57-61页 |
·比喻义的历时变迁 | 第61-64页 |
·文化意义对喻体历时平面隐现的影响 | 第64-71页 |
第五章 比喻语义的语境、语用分析 | 第71-95页 |
·语境对比喻的释义、制约功能 | 第71-74页 |
·相似义对语境的适应 | 第74-76页 |
·比喻语义与语境的操控 | 第76-81页 |
·比喻与隐含、省略 | 第81-87页 |
·言语交际中比喻的语义关联 | 第87-95页 |
·关联理论 | 第87-88页 |
·关联障碍的形成 | 第88-90页 |
·最佳关联原则的违反 | 第90-93页 |
·小结 | 第93-95页 |
第六章 比喻语义的认知分析 | 第95-130页 |
·比喻中的虚拟空间 | 第95-104页 |
·合成空间理论 | 第95-97页 |
·比喻虚拟空间的建构方式 | 第97-99页 |
·比喻虚拟空间的认知语用功能 | 第99-104页 |
·相似义的认知确定、激活扩散 | 第104-113页 |
·相似义的认知确定 | 第104-108页 |
·相似义的激活扩散 | 第108-113页 |
·比喻要素的语义可及性与原型性 | 第113-119页 |
·比喻要素的语义可及性 | 第114-116页 |
·比喻要素的语义原型性 | 第116-119页 |
·比喻语义认知联想适度原则 | 第119-122页 |
·相似义与突显原则 | 第122-130页 |
·本、喻体对称分布突显相似义 | 第123-124页 |
·本、喻体非对称分布突显相似义 | 第124-127页 |
·比喻中数量的缺失与突显 | 第127页 |
·比喻中数量词运用的任意性、选择性与突显 | 第127-130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30-134页 |
后记 | 第134-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