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人生观、世界观与理想教育论文

道德教育生活化--新世纪中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发展趋向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前言第9-12页
一、道德教育生活化之可行性分析第12-22页
 (一) 理论依据第12-18页
  1. 回归生活世界的哲学观是道德教育生活化的理论根源第12-13页
  2. 生活教育运动及其思想是道德教育生活化的直接依据第13-16页
  3. 人的社会化理论和人的主体性思想是道德教育生活化的科学依据.第16-18页
 (二) 现实需要第18-22页
  1. 世界道德教育改革的需要第18-19页
  2. 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第19-20页
  3. 道德教育走出困境的需要第20-22页
二、道德教育生活化之解读第22-33页
 (一) 概念释义第22-24页
  1. 生活的涵义第22-23页
  2. 道德、道德教育与生活第23-24页
 (二) 道德教育生活化的内涵第24-27页
  1. 生活是道德教育生活化的本源第24-26页
  2. 学生是道德教育生活化的主体第26-27页
 (三) 道德教育生活化的特征第27-29页
  1. 生活性第28页
  2. 实践性第28页
  3. 社会性第28-29页
  4. 意义性第29页
 (四) 道德教育生活化的意义第29-33页
  1. 有利于促进学校道德教育课程的改革和创新第30页
  2. 有利于增强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第30-31页
  3. 有利于提高学生道德感悟和实践能力第31页
  4. 有利于实现道德教育的价值追求第31-33页
三、开创学校道德教育生活化之新局面第33-48页
 (一) 道德教育理念:以生活为本源,以学生为主体第33页
 (二) 道德教育目标:回归于生活,从培养“圣人”走向培养“现实人”第33-37页
  1. 道德教育目标要体现生活性第34-35页
  2. 道德教育目标要体现层次性第35-37页
 (三) 道德教育内容:来源于生活,贴近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第37-42页
  1. 道德教育内容要有时代性第37-39页
  2. 道德教育内容要有生活性第39-41页
  3. 道德教育内容要有层次性第41-42页
 (四) 道德教育方法:立足于生活,突出道德体验和社会实践第42-45页
  1. 提倡养成教育,重视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和指导第42-43页
  2. 创设德育情境,注重对学生道德情感的激发和培植第43-44页
  3. 参与社会实践,注重对学生道德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第44-45页
 (五) 道德教育评价:导向于生活,促进学生真正发展第45-48页
  1. 评价目的注重学生的道德发展第45-46页
  2. 评价内容注重学生全面的生活第46-48页
结语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3页
后记第53-54页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艺体大学生身体意象状况及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下一篇:大学生自我调节的特点及其与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