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作文教学改革探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中学作文教学的缺憾 | 第10-25页 |
第一节 作文教学理念的偏差 | 第10-14页 |
一、传统教学理念毒害严重 | 第10-11页 |
二、现代教育功利主义盛行 | 第11-12页 |
三、陷入“应试教育”的泥沼 | 第12-13页 |
四、作文教学观十分狭隘 | 第13页 |
五、“重读轻写”的教学心理 | 第13-14页 |
第二节 教材的设置不尽合理 | 第14-18页 |
一、缺乏完善科学的作文教材 | 第14-16页 |
二、轻视应用文写作指导 | 第16页 |
三、缺少口头作文训练材料 | 第16-18页 |
四、写作指导书缺乏针对性 | 第18页 |
第三节 教学时间的安排不足 | 第18-19页 |
一、重知轻文,课时不足 | 第18页 |
二、随意性大,“写”无定时 | 第18-19页 |
三、教学时间经常被占用 | 第19页 |
四、作文教学呈“放羊式”状态 | 第19页 |
第四节 作文教学活动模式化 | 第19-23页 |
一、教学过程模式化 | 第20-21页 |
二、教学方法模式化 | 第21-23页 |
第五节 作文教学效果的评估机制不完善 | 第23-25页 |
一、评改方式单一 | 第23页 |
二、评语单调、失当 | 第23-25页 |
第二章 中学作文教学研究的现状 | 第25-33页 |
第一节 新时期中学作文教学改革的几种思路和主张 | 第25-28页 |
一、20 世纪80 年代 | 第25-26页 |
二、20 世纪90 年代 | 第26-27页 |
三、21 世纪初 | 第27-28页 |
第二节 中学作文教学研究成果的积极意义 | 第28-30页 |
一、重视学生的思维开发,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 第28-29页 |
二、注重系统,建立了作文训练体系 | 第29页 |
三、强调多练,巩固了学生的写作技能 | 第29-30页 |
第三节 中学作文教学研究的不足 | 第30-33页 |
一、理论研究火热,作文教学低效 | 第30-31页 |
二、尚未形成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 | 第31-32页 |
三、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 | 第32-33页 |
第三章 中学作文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 第33-66页 |
第一节 转变作文教学观念 | 第33-39页 |
一、改变传统观念,确立民主教学意识 | 第33-36页 |
二、树立中学作文教学的立体观 | 第36-37页 |
三、重视作文教学活动的过程 | 第37-38页 |
四、提高自身素质,大胆进行教学改革 | 第38-39页 |
第二节 优化作文的教材设置 | 第39-47页 |
一、加入口头作文训练的材料 | 第39-42页 |
二、加入小作文训练的材料 | 第42-44页 |
三、提高应用文写作的地位 | 第44-45页 |
四、编写专门的作文教材 | 第45-47页 |
第三节 合理安排作文教学时间 | 第47-49页 |
一、作文课要开足开齐,不能被任意占用 | 第47-48页 |
二、要增强作文教学的计划性 | 第48页 |
三、合理安排教学过程 | 第48-49页 |
第四节 改进作文教学的方式方法 | 第49-59页 |
一、指导学生精心取材 | 第49-52页 |
二、引导学生巧妙构思 | 第52-54页 |
三、指导学生准确表述 | 第54-55页 |
四、指导学生反复推敲 | 第55-56页 |
五、指导学生评改习作 | 第56-59页 |
第五节 完善作文教学效果的评估机制 | 第59-66页 |
一、科学地制定中学升学考试作文的评分标准 | 第60-62页 |
二、教育行政部门的评估方式和方法 | 第62-64页 |
三、家长和社会的评价 | 第64-66页 |
结论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 | 第69-70页 |
后记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