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4页 |
·背景及意义 | 第9-12页 |
·背景 | 第9-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目前国内外梁桥抗震设计的基本方法 | 第12-23页 |
·第一种划分方法 | 第13-18页 |
·第二种划分 | 第18-23页 |
·小结 | 第23-24页 |
第二章 高烈度地区山区桥梁概念设计 | 第24-36页 |
·概述 | 第24-25页 |
·西部地区地形地貌特点和国内桥梁建设情况 | 第25-27页 |
·西部地区地形情况及对桥梁修建的影响 | 第25-26页 |
·近年我国桥梁发展情况 | 第26-27页 |
·西部山区桥梁抗震及震害特点 | 第27-35页 |
·西部山区桥梁地震作用下的反应特点 | 第27-33页 |
·西部山区桥梁震害特点 | 第33-35页 |
·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基于位移抗震设计理论 | 第36-46页 |
·基于位移的抗震方法 | 第36-39页 |
·延性系数设计方法 | 第36-37页 |
·能力谱方法 | 第37-39页 |
·直接基于位移的方法 | 第39页 |
·多自由度体系转化成单自由度体系 | 第39-43页 |
·基于位移抗震设计方法中的等效方法 | 第39-41页 |
·Pushover方法中的等效方式 | 第41-43页 |
·确定位移需求 | 第43-46页 |
·等效线性化方法 | 第44页 |
·位移修正系数法 | 第44-46页 |
第四章 多自由度高墩位移需求的确定 | 第46-71页 |
·概述 | 第46-47页 |
·位移修正系数法求位移需求 | 第47-52页 |
·等位移准则的经典理论 | 第48-51页 |
·等位移准则的现代研究情况 | 第51-52页 |
·高桥墩的地震响应分析 | 第52-55页 |
·可近似为单质点单自由度体系桥墩的位移延性需求系数 | 第53-54页 |
·高墩地震反应分析 | 第54-55页 |
·理论假设 | 第55-59页 |
·Pushover理论介绍 | 第56-57页 |
·MPA方法概述 | 第57-59页 |
·山区高墩梁桥高墩弹性地震反应与弹塑性地震反应对比 | 第59-71页 |
·模型参数设计 | 第59-61页 |
·算例验算 | 第61-65页 |
·多自由度高桥墩体系等位移准则适用扩展 | 第65-71页 |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 | 第71-73页 |
·结论 | 第71页 |
·研究局限及留待解决的问题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8-79页 |
附表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