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2页 |
| 前言 | 第12-16页 |
| ·研究背景 | 第12-15页 |
| ·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研究概况 | 第12-14页 |
| ·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 第14-15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19页 |
| ·研究设计 | 第16页 |
| ·研究现场与研究对象 | 第16页 |
| ·研究现场及研究对象的抽取方法 | 第16页 |
| ·研究现场及研究对象的入选标准 | 第16页 |
| ·研究内容及资料收集方式 | 第16-17页 |
| ·统计分析及软件 | 第17页 |
|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 ·数据管理与质量控制 | 第18-19页 |
| BP 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基本理论及软件实现 | 第19-26页 |
| ·BP 神经网络基本结构 | 第19页 |
| ·BP 神经网络工作原理及过程 | 第19-21页 |
| ·BP 神经网络中常用的激发函数 | 第21页 |
| ·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 | 第21-22页 |
| ·遗传算法优化 BP 神经网络训练的权值和阈值的过程 | 第22-24页 |
| ·敏感度分析 | 第24页 |
| ·MATLAB 软件简介 | 第24-26页 |
| ·MATLAB 遗传算法优化工具箱 | 第24-25页 |
| ·MATLAB 神经网络工具箱 | 第25-26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6-51页 |
| ·定性访谈结果分析 | 第26-31页 |
| ·访谈对象的一般情况 | 第26-27页 |
| ·访谈对象的 HIV/AIDS/VCT 知晓及态度 | 第27页 |
| ·访谈对象参加社区 VCT 情况 | 第27-28页 |
| ·计生、卫生联合开展 VCT 服务的有利因素、障碍及应对策略 | 第28-30页 |
| ·社区计生、卫生联合开展 VCT 的途径 | 第30-31页 |
| ·定量调查结果分析 | 第31-35页 |
| ·调查对象一般情况 | 第31-32页 |
| ·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 | 第32-34页 |
| ·VCT 相关知识情况 | 第34-35页 |
| ·艾滋病知识与 VCT 知识总得分情况 | 第35-36页 |
| ·技术人员对联合开展 VCT 态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36-39页 |
| ·联合开展 VCT 的态度 | 第36-38页 |
| ·Logistic 影响因素分析 | 第38-39页 |
| ·GA-BP 神经网络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 第39-51页 |
| ·GA-BP 神经网络模型 | 第39-41页 |
| ·GA-BP 神经网络和 BP 神经网络性能比较 | 第41-48页 |
| ·各输入变量敏感度分析 | 第48-51页 |
| 讨论与小结 | 第51-55页 |
| ·社区基层人员艾滋病知识、VCT 知识欠缺 | 第51-52页 |
| ·艾滋病传播途径及预防认识不足 | 第51页 |
| ·“危险行为接触感染 HIV 概率”知晓率低 | 第51-52页 |
| ·艾滋病“窗口期”和典型症状认识还需提高 | 第52页 |
| ·社区基层人员对 VCT 认识不足 | 第52页 |
| ·社区基层人员对 HIV(+)/AIDS 存有歧视的态度 | 第52页 |
| ·计生、卫生联合开展 VCT 服务的有利条件、障碍及应对策略 | 第52-53页 |
| ·技术人员对计生、卫生部门联合开展 VCT 服务态度影响因素分析 | 第53-54页 |
| ·数据拟合方法主要发现 | 第54-55页 |
| ·神经网络与 Logistic 回归的比较 | 第54页 |
| ·GA-BP 神经网络与 BP 神经网络比较 | 第54-55页 |
| 结 论 | 第55-56页 |
| ·社区计生、卫生联合开展 VCT 服务具有可行性 | 第55页 |
| ·遗传算法优化 BP 神经网络具有可行性 | 第55页 |
| ·敏感度分析具有可行性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 附录 | 第59-65页 |
| 综述 自愿咨询检测在艾滋病预防中研究概况 | 第65-72页 |
| 个人简介 | 第72-73页 |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