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一、虚构性写作研究的缘起 | 第11-17页 |
(一) 当前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 第11-15页 |
(二) “虚构”——一个被忽视的问题 | 第15-16页 |
(三) 虚构性写作的概念阐释 | 第16-17页 |
二、我国语文写作教学因何谈“虚”色变 | 第17-26页 |
(一) 历史传统因素 | 第17-21页 |
(二) 语文教学传统 | 第21-25页 |
(三) 社会时代因素 | 第25-26页 |
三、“虚构”的文学意义对语文写作教学的启示 | 第26-35页 |
(一) 中外文学中的虚构观 | 第26-30页 |
(二) 超越现实与自我的文学虚构 | 第30-31页 |
(三) 文学虚构对语文写作教学之启示 | 第31-35页 |
四、语文虚构性写作之价值阐释 | 第35-41页 |
(一) 语文课程价值:拓宽语文写作教学之路 | 第36-37页 |
(二) 学生发展价值:顺应学生心智发展 | 第37-39页 |
(三) 语言传承价值:保持民族语言生命力与创造力 | 第39-41页 |
五、国内外语文写作教学中对于虚构的认识及其态度 | 第41-44页 |
(一) 国外写作教学中如何看待虚构 | 第41-42页 |
(二) 目前我国语文写作教学对虚构的态度及其合理性分析 | 第42-44页 |
六、语文虚构性写作的特征与分类 | 第44-55页 |
(一) 区别于专业文学创作的虚构性写作 | 第44-45页 |
(二) 虚构写作需要辨清的几对概念 | 第45-48页 |
(三) 语文虚构性写作的特征 | 第48-51页 |
(四) 虚构方式分类及其特点 | 第51-55页 |
七、语文虚构性写作教学的指导策略 | 第55-68页 |
(一) 关注写作过程,完善指导环节 | 第55-59页 |
(二) 博“览”众长,多种方式习练“虚构” | 第59-64页 |
(三) 让“虚构”舒展“想象”之翼 | 第64-66页 |
(四) 作文评价把握“合理”原则 | 第66-67页 |
(五) 提供展示平台,分享写作成果 | 第67-68页 |
注释 | 第68-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著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