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1. 绪论 | 第11-17页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1-13页 |
·选题背景 | 第11页 |
·选题意义 | 第11-13页 |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研究思路 | 第13-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5-17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7-36页 |
·组织社会化的概念 | 第17-19页 |
·组织社会化的内容 | 第19-24页 |
·组织社会化阶段研究 | 第24-25页 |
·组织社会化策略 | 第25-29页 |
·组织社会化策略的内涵以及分类 | 第25-27页 |
·组织社会化策略的影响 | 第27-29页 |
·组织社会化与组织承诺 | 第29-33页 |
·组织承诺的内涵 | 第29-30页 |
·组织社会化与组织承诺 | 第30-33页 |
·新员工组织社会化速度 | 第33-34页 |
·文献综述小结 | 第34-36页 |
3. 相关理论解析 | 第36-46页 |
·符号互动论(SYMBOLIC INTERACTION) | 第36-38页 |
·符号互动论的基本假定 | 第36-37页 |
·符号互动论的主要观点 | 第37页 |
·符号互动论对新员工组织社会化的意义 | 第37-38页 |
·需求理论 | 第38-41页 |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 第38-39页 |
·麦克莱兰的获取需求理论 | 第39-40页 |
·艾德法的生存、关系和成长理论 | 第40页 |
·需求理论对新员工组织社会化的意义 | 第40-41页 |
·社会交换和领导成员交换理论 | 第41-46页 |
·社会交换理论 | 第41-42页 |
·社会交换论的发展 | 第42页 |
·领导成员交换理论 | 第42-45页 |
·社会交换理论和领导成员交换理论对新员工组织社会化的意义 | 第45-46页 |
4. 新员工组织社会化过程模型的构建 | 第46-63页 |
·新员工与同事的互动 | 第48-52页 |
·新员工与同事互动的内容 | 第48-50页 |
·新员工与同事互动的方式 | 第50-51页 |
·新员工与同事互动的阶段 | 第51-52页 |
·新员工与同事互动的结果 | 第52页 |
·新员工与主管(SUPERVISOR)的互动 | 第52-57页 |
·新员工与主管互动内容 | 第52-55页 |
·新员工与主管互动的方式 | 第55-56页 |
·新员工与主管互动的结果 | 第56-57页 |
·新员工与“导师”(MENTOR)之间的互动 | 第57-60页 |
·新员工与“导师”互动内容 | 第57-59页 |
·新员工与“导师”互动的方式 | 第59页 |
·新员工与“导师”互动的结果 | 第59-60页 |
·有利于互动的因素 | 第60-62页 |
·新员工组织社会化阶段及其结果 | 第62-63页 |
5. 案例:A 股份有限公司新员工组织社会化 | 第63-70页 |
·A 公司简介 | 第63-64页 |
·A 公司的新员工组织社会化 | 第64-66页 |
·A 公司新员工组织社会化过程分析 | 第66-70页 |
·新员工与同事的互动 | 第66-68页 |
·新员工与主管之间的互动 | 第68页 |
·新员工与“导师”之间的互动 | 第68-70页 |
6.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70-74页 |
·研究结论 | 第70-71页 |
·管理建议 | 第71-73页 |
·局限与展望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