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前言 | 第8-12页 |
一、选题的理由和意义 | 第8-9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三、主要创新和不足 | 第10-12页 |
第一章 依恋理论及其内部工作模型概述 | 第12-18页 |
第一节 依恋研究概况 | 第12-14页 |
一、依恋概念的提出 | 第12-13页 |
二、依恋的定义 | 第13-14页 |
三、依恋研究的历程 | 第14页 |
第二节 成人依恋的相关概念 | 第14-16页 |
一、成人依恋定义 | 第14-15页 |
二、成人依恋类型 | 第15-16页 |
三、成人依恋对象 | 第16页 |
第三节 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型 | 第16-18页 |
一、内部工作模型的内涵 | 第16-17页 |
二、内部工作模型的结构 | 第17页 |
三、内部工作模型的稳定性与变化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大学生心理行为中存在的问题 | 第18-37页 |
第一节 大学生心理行为分析 | 第18-22页 |
一、大学生心理行为的分类 | 第18-20页 |
二、大学生心理行为的特性分析 | 第20-22页 |
第二节 大学生心理行为问题分析 | 第22-28页 |
一、大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含义 | 第22-23页 |
二、大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现状 | 第23-24页 |
三、大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主要表现 | 第24-28页 |
第三节 大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 | 第28-37页 |
一、社会变迁引起大学生政治信仰迷茫和价值观的偏位 | 第29-30页 |
二、学校教学和管理的不完善为极端行为发生埋下隐患 | 第30-32页 |
三、家庭环境因素导致的人格障碍和个性心理品质不良 | 第32-35页 |
四、恋爱、学习、就业及人际关系等压力造成抗挫能力下降 | 第35-37页 |
第三章 应用依恋内部工作模型对大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分析研究 | 第37-46页 |
第一节 两个重要概念 | 第38-39页 |
一、依恋风格 | 第38-39页 |
二、维度与类型 | 第39页 |
第二节 应用依恋内部工作模型对安全依恋的分析研究 | 第39-42页 |
一、安全依恋与心理健康 | 第39-40页 |
二、对安全依恋的分析研究 | 第40-42页 |
第三节 应用依恋内部工作模型对不安全依恋的分析研究 | 第42-46页 |
一、不安全依恋的心理问题 | 第42-43页 |
二、对三种不安全依恋类型进行具体研究和分析 | 第43-46页 |
第四章 依恋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借鉴与启迪 | 第46-56页 |
第一节 澄清认识上的误区 | 第46-47页 |
一、思想政治工作不等同于心理健康教育 | 第46页 |
二、大学生应正确认识心理问题 | 第46-47页 |
第二节 依恋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具体应用 | 第47-49页 |
一、建造教育环境中的应用 | 第47页 |
二、构建情感教育中的应用 | 第47-48页 |
三、塑造大学生自我意识方面的应用 | 第48页 |
四、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中的应用 | 第48-49页 |
第三节 依恋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 第49-56页 |
一、对增强教育者自身人格魅力的启示 | 第49-51页 |
二、对树立思想政治教育关怀理念的启示 | 第51-53页 |
三、对构建高校心理咨询模式的启示 | 第53-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