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理论基础及内涵 | 第11-23页 |
一、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理论基础 | 第11-14页 |
(一) 现代认知心理学理论 | 第11-12页 |
(二)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 第12页 |
(三) 传播学理论 | 第12-14页 |
二、重要概念的界定 | 第14-15页 |
(一) 提问 | 第14-15页 |
(二) 有效性 | 第15页 |
(三) 语文课堂的有效提问 | 第15页 |
三、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原则 | 第15-19页 |
(一) 启发性原则 | 第15-16页 |
(二) 创新性原则 | 第16页 |
(三) 适度性原则 | 第16-17页 |
(四)科学性原则 | 第17-18页 |
(五)文本性原则 | 第18页 |
(六) 人文性原则 | 第18-19页 |
四、文献综述 | 第19-23页 |
(一) 国外对提问的探索 | 第19-20页 |
(二) 我国古代对“疑”与“问”的重视 | 第20页 |
(三) 我国现当代对提问的研究 | 第20-23页 |
第二章 语文课堂提问实施现状分析 | 第23-46页 |
一、语文课堂提问问卷调查的研究分析 | 第23-42页 |
(一) 语文课堂调查研究对象的选择标准 | 第23-24页 |
(二) 课堂提问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 第24-42页 |
二、语文课堂教学提问存在的问题 | 第42-44页 |
(一) 问题数量多、层次低,缺乏探究性 | 第42-43页 |
(二) 问题太过玄奥,只关注少数学生 | 第43页 |
(三) 提问呆板、封闭,答案唯一 | 第43-44页 |
(四) 课堂上主要是教师提问,学生发问少 | 第44页 |
三、语文课堂提问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4-46页 |
(一) 教师精力有限,文本解读粗浅 | 第44-45页 |
(二) 教师培训滞后,能力提升有限 | 第45页 |
(三) 考试评价方式落后,升学压力潜存 | 第45-46页 |
第三章 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 第46-62页 |
一、课前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确保问题的高质量 | 第46-51页 |
(一) 抓住有效提问的切入点 | 第46-48页 |
(二) 准确掌握有效提问的“度” | 第48-50页 |
(三) 立足文本并联系生活实际 | 第50-51页 |
二、课中教师把握好提问细节,保证提问有效进行 | 第51-55页 |
(一) 营造有效提问的氛围 | 第51-52页 |
(二) 掌握有效提问的时机 | 第52-54页 |
(三) 把握好发问的语态 | 第54-55页 |
(四) 重视问后倾听及评价 | 第55页 |
三、有效提问还应着力培养学生自我发问的能力 | 第55-57页 |
(一) 消除学生疑虑情绪,让学生有“疑”敢“问” | 第55-56页 |
(二) 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使学生想“疑”乐“问” | 第56页 |
(三) 教给学生提问的技巧,使学生质“疑”善“问” | 第56-57页 |
四、有效提问要根据不同文本类型进行 | 第57-62页 |
(一) 文学类文本的有效提问 | 第57-59页 |
(二) 论述类文本的有效提问 | 第59-60页 |
(三) 实用类文本的有效提问 | 第60-62页 |
结语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附录 | 第66-7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