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综合科学课程内容统整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引言 | 第13-15页 |
1 课题缘起 | 第15-24页 |
·试图统整却不幸"夭折"的普通科学课程 | 第15-16页 |
·以内容统整为基点的国际科学课程改革历程 | 第16-21页 |
·第一次科学课程改革——显著分科 | 第17-18页 |
·第二次科学课程改革——形式统整 | 第18-20页 |
·第三次科学课程改革——"实质"统整 | 第20-21页 |
·结论 | 第21-24页 |
·科学课程发展过程曲折 | 第22页 |
·汲取国外课程改革的先进经验 | 第22页 |
·统整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 第22-24页 |
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4-31页 |
·本文研究思路的形成 | 第24-25页 |
·论文结构及其内容 | 第25-29页 |
·论文结构 | 第25-26页 |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26-29页 |
·研究意义 | 第29-31页 |
·实现理论探讨与实践研究的接轨 | 第29页 |
·辨析课程统整的模糊观点 | 第29-30页 |
·提出统整设计的研究范式 | 第30页 |
·促进科学教师能力发展 | 第30-31页 |
3 文献综述 | 第31-57页 |
·科学课程实施研究 | 第31-35页 |
·关注综合因素的考察 | 第31-32页 |
·侧重教师因素的分析 | 第32-33页 |
·探查学生科学学习的特点 | 第33-34页 |
·结论 | 第34-35页 |
·课程统整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35-46页 |
·课程统整的溯源与发展 | 第35-36页 |
·课程统整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36-43页 |
·结论 | 第43-46页 |
·科学课程统整研究 | 第46-57页 |
·国内科学课程统整研究 | 第46-49页 |
·国外科学课程统整研究 | 第49-55页 |
·结论 | 第55-57页 |
4 研究方法的理论建构 | 第57-90页 |
·研究对象的选取依据 | 第57-60页 |
·富兰课程实施理论探讨 | 第57-58页 |
·课程实施要素的新释义 | 第58-59页 |
·研究对象的形成 | 第59-60页 |
·SCI模型建构理论基础 | 第60-82页 |
·课程统整设计取向 | 第60-62页 |
·课程统整原则 | 第62-64页 |
·课程统整方法 | 第64-76页 |
·统整线索 | 第76-81页 |
·结论 | 第81-82页 |
·科学课堂观察研究理论基础 | 第82-90页 |
·TIMSS-R科学课堂分析框架 | 第82-85页 |
·弗兰德斯互动分析分类体系(FIAC) | 第85-87页 |
·LICC课堂评价模式分析 | 第87-88页 |
·科学课堂观察研究框架的建构 | 第88-90页 |
5 科学课程内容统整的SCI模型建构 | 第90-99页 |
·SCI模型建构的基本思路 | 第90页 |
·SCI模型的宏观要素 | 第90-91页 |
·SCI模型的微观要素 | 第91-96页 |
·统整取向 | 第91-92页 |
·统整原则 | 第92页 |
·统整模式 | 第92-93页 |
·统整范围 | 第93页 |
·统整线索 | 第93页 |
·统整强度 | 第93-95页 |
·SCI微观模型的建构 | 第95-96页 |
·SCI模型建构及特点 | 第96-98页 |
·宏微观兼顾的分析要素 | 第97页 |
·分层设计的分析架构 | 第97页 |
·可变式调节的分析工具 | 第97-98页 |
·SCI模型实现方式的研究思路 | 第98-99页 |
·侧重内容标准分析的课程标准研究 | 第98页 |
·注重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分析的教科书研究 | 第98页 |
·基于多维度观察的课堂教学内容统整研究 | 第98-99页 |
6 科学课程内容统整观念及水平研究 | 第99-114页 |
·科学教师课程内容统整观念调查 | 第99-105页 |
·调查内容 | 第99页 |
·调查工具 | 第99页 |
·调查实施 | 第99-100页 |
·调查结果分析 | 第100-105页 |
·科学教师课程内容统整水平测验 | 第105-112页 |
·测验内容 | 第105-106页 |
·测验工具 | 第106页 |
·测验实施 | 第106-107页 |
·测验结果分析 | 第107-112页 |
·问题讨论与启示 | 第112-114页 |
·明确优势的专业背景 | 第112-113页 |
·提高知识的深度认知 | 第113页 |
·明晰内容统整的要素 | 第113-114页 |
7 基于SCI模型的实现方式研究 | 第114-171页 |
·科学课程标准内容统整研究 | 第114-125页 |
·标准内容统整理论层面的探讨 | 第115-116页 |
·标准内容统整操作层面的探讨 | 第116-123页 |
·问题与讨论 | 第123-125页 |
·科学教科书内容统整研究 | 第125-147页 |
·教科书宏观结构分析 | 第126-135页 |
·教科书微观结构分析 | 第135-145页 |
·问题与讨论 | 第145-147页 |
·科学课堂教学内容统整研究 | 第147-171页 |
·课堂观察研究指标的确定 | 第147-153页 |
·课堂观察研究过程的实施 | 第153-154页 |
·研究数据及结果分析 | 第154-168页 |
·问题与讨论 | 第168-171页 |
8 研究总结 | 第171-181页 |
·研究结论 | 第171-173页 |
·研究启示 | 第173-179页 |
·加强课程统整理论的实践研究 | 第173-175页 |
·促进课程文本内容统整的一致性设计 | 第175-177页 |
·教学内容统整亟待加强 | 第177-179页 |
·研究展望 | 第179-181页 |
·内容统整理论的本土化研究 | 第179页 |
·课程文本内容统整设计研究 | 第179页 |
·基于多维度的课堂观察研究 | 第179-180页 |
·科学教师能力发展研究 | 第180-181页 |
附录1 科学教师课程内容统整观念调查问卷 | 第181-184页 |
附录2 科学教师课程内容统整水平测验卷 | 第184-186页 |
附录3-1 教师行为观察量表 | 第186-187页 |
附录3-2 教学内容观察量表 | 第187-188页 |
附录3-3 学生行为观察量表 | 第188-189页 |
参考文献 | 第189-196页 |
致谢 | 第196-1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