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音乐技术理论与方法论文--作曲理论论文--其他作曲理论论文

MIDI管弦乐中合成音色与采样音色的协同性制作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绪论第9-12页
    1.课题来源第9页
    2.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10页
    3.前人研究综述第10-11页
        3.1 国内研究现状第10页
        3.2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3.3 研究综述总结第11页
    4.论文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第11-12页
第1章 计算机音乐音色的主要特征第12-16页
    1.1 合成音色的主要特征第12-13页
        1.1.1 丰富的原始声源第12-13页
        1.1.2 可编辑性强第13页
        1.1.3 合成音色的不足之处第13页
    1.2 采样音色的主要特征第13-15页
        1.2.1 真实乐器的数字化第14页
        1.2.2 采样音色的不足之处第14-15页
    1.3 MIDI管弦乐中合成音色与采样音色进行协同制作的可行性第15页
    1.4 本章小结第15-16页
第2章 当今主流管弦乐音源与合成器音源第16-23页
    2.1 当今主流管弦乐音源第16-19页
        2.1.1 HollywoodOrchestral第16-17页
        2.1.2 OrchestralToolsBerlinSeries第17-18页
        2.1.3 ProjectSamSymphobia第18-19页
    2.2 当今主流合成器音源第19-22页
        2.2.1 Zebra第20-21页
        2.2.2 Omnisphere第21-22页
        2.2.3 Massive第22页
    2.3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3章 MIDI管弦乐中合成音色与采样音色的协同补偿制作第23-30页
    3.1 合成音色在协同补偿制作中所运用的主要技术简述第23-25页
        3.1.1 振荡器在协同补偿中的作用第23-24页
        3.1.2 滤波器在协同补偿中的作用第24页
        3.1.3 包络发生器在协同补偿中的作用第24页
        3.1.4 合成器中的效果器在协同补偿中的作用第24-25页
    3.2 采样音色需要合成音色进行协同制作的主要方面第25-29页
        3.2.1 频响第25-27页
        3.2.2 动态第27-28页
        3.2.3 空间第28页
        3.2.4 融合度第28-29页
    3.3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4章 三首原创音乐实例创作报告第30-44页
    4.1 案例一创作报告第30-36页
        4.1.1 对弦乐群组的协同补偿第31-33页
        4.1.2 对铜管组的协同补偿第33-36页
    4.2 案例二创作报告第36-40页
        4.2.1 对弦乐群组的协同补偿第37-38页
        4.2.2 对全乐队组的协同补偿第38-40页
    4.3 案例三创作报告第40-43页
        4.3.1 对小号的协同补偿第40-41页
        4.3.2 对某一段落的协同补偿第41-43页
    4.4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结语第44-45页
致谢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7页
作者简介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子音画作品《九歌》创作札记
下一篇:极致的张力—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第一乐章技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