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21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12-13页 |
(一) 新课程改革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 | 第12页 |
(二) 数学教师在教师队伍中的特殊性 | 第12-13页 |
(三) 数学教师发展的新要求 | 第13页 |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三、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5页 |
(一) 文献分析法 | 第15页 |
(二) 访谈法 | 第15页 |
(三) 问卷调查法 | 第15页 |
(四) 数理统计法 | 第15页 |
五、教师职业倦怠概述 | 第15-21页 |
(一) 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界定 | 第15-17页 |
(二) 国外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三) 国内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第二章 Z市小学数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 | 第21-33页 |
一、调查对象 | 第21-23页 |
(一) 数据统计 | 第21-22页 |
(二) 数据分析 | 第22-23页 |
二、调查工具 | 第23-24页 |
(一) 调查问卷 | 第23页 |
(二) 教师访谈 | 第23-24页 |
三、结果分析 | 第24-31页 |
(一) 小学数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的整体情况 | 第24-25页 |
(二) 不同地区小学数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感的差异性 | 第25页 |
(三) 不同性别的小学数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差异性 | 第25-26页 |
(四) 不同年龄的小学数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感的差异性 | 第26-27页 |
(五) 婚否问题对小学数学教师职业倦怠感造成的差异性 | 第27页 |
(六) 不同学历的小学数学教师职业倦怠感的差异性 | 第27-28页 |
(七) 不同教龄的小学数学教师职业倦怠感的差异性 | 第28-29页 |
(八) 不同职称的小学数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的差异性 | 第29页 |
(九) 任教班级数量对小学数学教师职业倦怠感造成的差异性 | 第29-30页 |
(十) 班主任与否对小学数学教师职业倦怠感造成的差异性 | 第30-31页 |
(十一) 不同周课时量的小学数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差异性 | 第31页 |
四、研究结果 | 第31-33页 |
第三章 Z市小学数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 第33-47页 |
一、Z市小学数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调查 | 第33-36页 |
(一) 研究工具 | 第33页 |
(二) 施测程序 | 第33页 |
(三) 调查结果和分析 | 第33-36页 |
二、影响Z市小学数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6-47页 |
(一) 自身情况因素 | 第37-38页 |
(二) 教师职业因素 | 第38-41页 |
(三) 学科特点因素 | 第41-44页 |
(四) 学校组织因素 | 第44-45页 |
(五) 社会制约因素 | 第45-47页 |
第四章 小学数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干预对策及建议 | 第47-52页 |
一、尊重数学教师的生命价值,延长幸福周期 | 第47-48页 |
(一) 密切关注教龄为6—8年的教师,提高教师个人成就感 | 第47页 |
(二) 为教师道德松绑,科学定位教师角色 | 第47-48页 |
(三) 将小学生的减负运动进行到底,给班级数量“消肿” | 第48页 |
二、提高学校科学管理水平,寻求学校本土文化认同感 | 第48-50页 |
(一) 形成和谐认同的校园文化,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 | 第48-49页 |
(二) 激励措施透明化,更新校园管理理念 | 第49页 |
(三) 组织数学教师进行校本研修,注重个人发展 | 第49页 |
(四) 减轻数学教师工作量,实施多元评价 | 第49-50页 |
三、审视自我寻求发展,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 第50-52页 |
(一) 教师着力构建研习共同体,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 第50页 |
(二) 培养自身的质疑思维,善于进行教学反思 | 第50-51页 |
(三) 善于自主学习,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 第51-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附录 | 第57-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