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页 |
二、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1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1页 |
(二)实践意义 | 第11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一)文献研究法 | 第11页 |
(二)问卷调查法 | 第11-12页 |
(三)个别访谈法 | 第12页 |
五、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一)苏南乡镇小学 | 第12页 |
(二)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 | 第12-13页 |
(三)学习现状 | 第13页 |
六、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一)国内有关随迁子女的教育现状及问题研究 | 第13-14页 |
(二)国内有关随迁子女的学习现状及问题研究 | 第14-17页 |
(三)国外有关移民儿童的教育现状及问题研究 | 第17-18页 |
(四)小结 | 第18-19页 |
第二章 苏南乡镇小学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习现状调查 | 第19-32页 |
一、调查对象 | 第19-21页 |
(一)学校背景 | 第19-20页 |
(二)调查问卷的对象 | 第20页 |
(三)访谈的对象 | 第20-21页 |
二、调查设计 | 第21-26页 |
(一)访谈纲要设计 | 第21页 |
(二)问卷内容设计 | 第21-23页 |
(三)学生调查问卷初测 | 第23-26页 |
三、调查过程 | 第26-27页 |
四、调查问卷分析 | 第27-32页 |
(一)关于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调查问卷分析 | 第27-28页 |
(二)关于本地学生的调查问卷分析 | 第28-30页 |
(三)关于教师问卷分析 | 第30-32页 |
第三章 苏南乡镇小学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习现状分析 | 第32-37页 |
一、学习兴趣 | 第32-33页 |
(一)课堂兴趣与课外活动兴趣浓厚 | 第32-33页 |
(二)课后作业兴趣缺乏 | 第33页 |
二、学习习惯 | 第33-35页 |
(一)课堂学习习惯较差 | 第33-34页 |
(二)缺少主动了解课外知识的习惯 | 第34页 |
(三)缺乏主动沟通的学习习惯 | 第34-35页 |
(四)主动预习和复习的习惯有待培养 | 第35页 |
三、学习态度 | 第35-37页 |
(一)学习自信心不足,畏难情绪较重 | 第35-36页 |
(二)缺乏强烈的求知欲与主动性 | 第36页 |
(三)学习目的不明,计划性不强 | 第36-37页 |
第四章 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习现状影响因素 | 第37-43页 |
一、学校管理因素 | 第37-38页 |
(一)管理模式有待改进 | 第37-38页 |
(二)心理辅导机制不够完善 | 第38页 |
二、教师教育因素 | 第38-39页 |
(一)教学创新性不足 | 第38-39页 |
(二)欠缺相关沟通技巧 | 第39页 |
三、家庭教育因素 | 第39-43页 |
(一)父母文化学历低 | 第40-41页 |
(二)不注重家庭辅导 | 第41页 |
(三)家庭学习环境差 | 第41-42页 |
(四)缺乏家庭沟通 | 第42-43页 |
第五章 改进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习现状的对策与建议 | 第43-48页 |
一、学校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 第43-44页 |
(一)善于探索,激发随迁子女学习兴趣 | 第43页 |
(二)点滴积累,培养随迁子女良好习惯 | 第43-44页 |
二、教师要重视自身专业发展 | 第44-46页 |
(一)反思教学,因材施教 | 第44-45页 |
(二)主动沟通,把握学生心理 | 第45-46页 |
三、家长要进一步重视家庭教育 | 第46-48页 |
(一)提升个人文化素养,注重沟通交流 | 第46页 |
(二)优化家庭环境,关注重家庭辅导 | 第46-48页 |
结语:让每一朵花都能开放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附录1 | 第51-53页 |
附录2 | 第53-54页 |
附录3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