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1 绪论 | 第8-14页 |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10页 |
| 1.2 研究内容和框架 | 第10-12页 |
| 1.2.1 研究内容 | 第10-12页 |
| 1.2.2 论文框架 | 第12页 |
| 1.3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1.4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3-14页 |
| 2 理论基础与研究文献述评 | 第14-24页 |
| 2.1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4-18页 |
| 2.1.1 教育生产函数理论 | 第14-15页 |
| 2.1.2 规模与效率理论 | 第15-16页 |
| 2.1.3 人力资本理论 | 第16-18页 |
| 2.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8-24页 |
| 2.2.1 教育生产函数研究综述 | 第18-19页 |
| 2.2.2 学校规模与学生学业成绩研究综述 | 第19-20页 |
| 2.2.3 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因素的研究综述 | 第20-22页 |
| 2.2.4 简要述评 | 第22-24页 |
| 3 农村中小学校规模对学生学业成绩影响的理论框架 | 第24-31页 |
| 3.1 概念界定 | 第24-25页 |
| 3.1.1 学校规模 | 第24页 |
| 3.1.2 学生学业成绩 | 第24-25页 |
| 3.2 理论模型构建 | 第25-31页 |
| 3.2.1 农村中小学校规模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 | 第25-27页 |
| 3.2.2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中小学学校规模与学生学业成绩关系的调节效应 | 第27-31页 |
| 4 实证研究方案设计 | 第31-39页 |
| 4.1 调查概述 | 第31-32页 |
| 4.1.1 数据来源 | 第31页 |
| 4.1.2 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 | 第31-32页 |
| 4.2 分层线性模型概述 | 第32-36页 |
| 4.2.1 传统回归模型的局限 | 第32-33页 |
| 4.2.2 分层线性模型的原理 | 第33-34页 |
| 4.2.3 分层线性模型的基本类型 | 第34-36页 |
| 4.3 变量选取 | 第36-39页 |
| 4.3.1 因变量的选择 | 第36页 |
| 4.3.2 自变量的选择 | 第36页 |
| 4.3.3 调节变量的选择 | 第36-37页 |
| 4.3.4 控制变量的选择 | 第37-39页 |
| 5 农村中小学校规模与学生学业成绩的实证分析 | 第39-65页 |
| 5.1 样本区学校规模和学生学业成绩特征和差异分析 | 第39-45页 |
| 5.1.1 样本区农村中小学校规模的特征 | 第39-40页 |
| 5.1.2 样本区农村中小学生学业成绩的特征 | 第40-42页 |
| 5.1.3 样本区学校规模对学生学业成绩影响的差异分析 | 第42-45页 |
| 5.2 小学阶段学校规模与学生学业成绩的实证分析 | 第45-55页 |
| 5.2.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5-46页 |
| 5.2.2 空模型分析 | 第46-47页 |
| 5.2.3 小学阶段学校规模对学生学业成绩影响的回归分析 | 第47-53页 |
| 5.2.4 跨层交互效应评估 | 第53-55页 |
| 5.3 初中阶段学校规模与学生学业成绩的实证分析 | 第55-61页 |
| 5.3.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55页 |
| 5.3.2 空模型分析 | 第55-56页 |
| 5.3.3 初中阶段学校规模对学生学业成绩影响的回归分析 | 第56-60页 |
| 5.3.4 跨层交互效应评估 | 第60-61页 |
| 5.4 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61-65页 |
| 5.4.1 直接效应结果分析 | 第61-63页 |
| 5.4.2 调节效应结果分析 | 第63-65页 |
| 6 政策建议 | 第65-69页 |
| 6.1 农村教育决策需弱化规模经济效益 | 第65-66页 |
| 6.2 合理控制农村学校规模 | 第66页 |
| 6.3 恢复部分农村小规模学校 | 第66-67页 |
| 6.4 加大农村义务教育-“软件”要素投入 | 第67-69页 |
|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69-72页 |
| 7.1 研究结论 | 第69-70页 |
| 7.2 不足之处与研究展望 | 第70-72页 |
| 致谢 | 第72-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80页 |
| 附录 | 第80-8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