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在科学实验探究活动中提出问题的初步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一、引言 | 第11-14页 |
|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 (二)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2-14页 |
| 1. 对问题的界定 | 第12-13页 |
| 2. 对科学问题的界定 | 第13页 |
| 3. 对问题结构的界定 | 第13页 |
| 4. 对科学问题结构的界定 | 第13-14页 |
| 二、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 | 第14-21页 |
| (一) 相关科学哲学理论 | 第14-16页 |
| 1. 科学问题的结构 | 第14-15页 |
| 2. 科学问题的预设对科学研究的影响 | 第15-16页 |
| (二) 相关教育心理学理论 | 第16-17页 |
| 1.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 第16页 |
| 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16页 |
| 3. 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16页 |
| 4.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 第16-17页 |
| (三)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7-21页 |
| 1. 学生课堂提问的功能研究 | 第17页 |
| 2. 影响学生提问的因素研究 | 第17页 |
| 3. 促进学生课堂提问的策略研究 | 第17-18页 |
| 4. 提出问题的能力研究 | 第18-19页 |
| 5. 提出问题的其它研究 | 第19-20页 |
| 6. 文献评述 | 第20-21页 |
| 三、研究设计 | 第21-23页 |
| (一) 研究内容 | 第21页 |
| (二) 被试的选取 | 第21页 |
| (三) 研究方法、工具和程序 | 第21-23页 |
| 四、数据处理、分析和讨论 | 第23-42页 |
| (一) 学生提出问题的文字表征分析 | 第23-24页 |
| (二) 学生提出问题的数量分析 | 第24-27页 |
| 1. 男、女生提出问题的数量比较分析 | 第24-25页 |
| 2. 学生提出问题数量的频数分析 | 第25-26页 |
| 3. 学生提出问题的数量与物理学业成绩的相关分析 | 第26-27页 |
| (三) 学生提出问题的问题指向分析 | 第27-32页 |
| 1. 问题指向的内容 | 第27-28页 |
| 2. 问题指向的频数及百分比分析 | 第28-30页 |
| 3. 男女生问题指向的差异分析 | 第30-32页 |
| (四) 学生提出问题的错误指向预设分析 | 第32-39页 |
| 1. 学生提出问题中错误指向预设的数量分析 | 第33-35页 |
| 2. 学生提出问题中错误指向预设的原因分析 | 第35-39页 |
| 3. 学生提出问题中错误指向预设对实验探究的影响 | 第39页 |
| (五) 学生提出问题的解答域预设分析 | 第39-42页 |
| 五、研究结论和教学建议 | 第42-45页 |
| 六、反思 | 第45-46页 |
| 七、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 八、附录 | 第48-50页 |
| 致谢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