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学前教育、幼儿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材论文--常识、故事论文

表现性评价在大班科学探究活动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6页
    一、研究背景第11-12页
        (一)科学的评价是引领幼儿发展的重要手段第11页
        (二)幼儿科学探究活动需要优化评价方法第11-12页
        (三)研究表现性评价在幼儿园的应用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第12页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2-13页
        (一)研究目的第12页
        (二)研究意义第12-13页
    三、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第13-22页
        (一)概念界定第13-15页
        (二)国外关于表现性评价的研究第15-19页
        (三)国内关于表现性评价的研究第19-22页
        (四)文献述评第22页
    四、理论基础第22-23页
        (一)多元智能理论第22页
        (二)情境学习理论第22-23页
        (三)建构主义理论第23页
    五、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第23-24页
        (一)研究内容第23-24页
        (二)研究重难点第24页
        (三)创新之处第24页
    六、研究方法第24-25页
        (一)文献法第24页
        (二)行动研究法第24页
        (三)观察法第24-25页
        (四)访谈法第25页
        (五)案例分析法第25页
    七、研究伦理与效度第25-26页
        (一)研究伦理第25页
        (二)研究效度第25-26页
第二章 表现性评价在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应用的适宜性分析第26-33页
    一、表现性评价的内涵及特点第26-28页
        (一)表现性评价的内涵第26页
        (二)表现性评价的特点第26-28页
    二、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内涵及特点第28-31页
        (一)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内涵第28-29页
        (二)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特点第29-31页
    三、表现性评价在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应用的适宜性第31-33页
        (一)共同的基础——注重真实情境的创设第31页
        (二)共同的关注点——关注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第31页
        (三)共同的价值取向——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第31-33页
第三章 表现性评价在大班科学探究活动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第33-67页
    一、行动的准备第33-34页
        (一)深入实践,发现问题第33页
        (二)确定评价对象第33页
        (三)选择合作伙伴第33-34页
        (四)拟定研究计划第34页
    二、计划的实施及调整第34-60页
        (一)“观察认识型”科学探究活动第34-48页
        (二)“实验操作型”科学探究活动第48-56页
        (三)“科学制作型”科学探究活动第56-60页
    三、行动反思及效果分析第60-67页
        (一)表现性评价在大班科学探究活动中应用的价值分析第60-65页
        (二)表现性评价在大班科学探究活动中应用的难点分析第65-67页
第四章 在大班科学探究活动中有效应用表现性评价的建议第67-72页
    一、保证评价内容的科学性第67-68页
        (一)用专业理论作支撑第67页
        (二)以实际情况为依据第67-68页
    二、注重表现性任务的指向性第68-69页
        (一)关注幼儿的兴趣第68页
        (二)体现活动的目标第68-69页
    三、提高评价工具的可操作性第69-70页
        (一)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第69页
        (二)结合活动目标简化评价指标第69-70页
        (三)借助专业的力量第70页
        (四)用质量标准规范评分规则第70页
    四、提高评价者的专业素养第70-72页
        (一)有关部门加强相关培训第70页
        (二)幼儿园开展专题园本教研第70-71页
        (三)教师提升自己的教育评价能力第71-72页
结论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7页
附录第77-79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9-81页
致谢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孟子人格思想对幼儿品格塑造的价值研究
下一篇:幼儿园中班科学教育活动教师干预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