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15页 |
Abstract | 第15-16页 |
1 绪论 | 第17-2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7-21页 |
1.1.1 新课程要求下物理教学结构改革 | 第17-19页 |
1.1.2 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的整合 | 第19-20页 |
1.1.3 国家重点支持虚拟实验室的发展与建设 | 第20-21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1-24页 |
1.2.1 问题提出 | 第21-23页 |
1.2.2 研究目的 | 第23页 |
1.2.3 研究意义 | 第23-24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24-2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4-26页 |
2 理论基础相关研究综述 | 第26-40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26-29页 |
2.1.1 建构主义理论 | 第26-27页 |
2.1.2 微世界理论 | 第27-28页 |
2.1.3 情境学习理论 | 第28-29页 |
2.2 概念综述 | 第29-35页 |
2.2.1 虚拟实验室 | 第29-32页 |
2.2.2 物理实验操作能力 | 第32-35页 |
2.3 虚拟实验室研究现状 | 第35-40页 |
2.3.1 “虚拟实验室”发展现状 | 第35-38页 |
2.3.2 “虚拟实验”针对物理课堂教学的应用现状 | 第38-40页 |
3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分析 | 第40-51页 |
3.1 实验学校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 第40-43页 |
3.1.1 调查方式及内容 | 第40页 |
3.1.2 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40-43页 |
3.2 虚拟实验融入课堂教学应用可行性分析 | 第43-46页 |
3.2.1 实验研究可行性 | 第43页 |
3.2.2 No Book虚拟实验软件应用可行性 | 第43-46页 |
3.3 初中生实验操作能力分析 | 第46-47页 |
3.4 对初中物理实验内容分析 | 第47-51页 |
3.4.1 演示实验 | 第47-48页 |
3.4.2 探究实验 | 第48-51页 |
4 实验研究设计 | 第51-60页 |
4.1 实验设计 | 第51-53页 |
4.1.1 实验对象及变量 | 第51页 |
4.1.2 实验假设 | 第51-52页 |
4.1.3 实验教学进度安排 | 第52-53页 |
4.2 虚拟实验支持的实验教学设计 | 第53-55页 |
4.2.1 教学设计原则 | 第53页 |
4.2.2 探究实验教学设计 | 第53-54页 |
4.2.3 演示实验教学设计 | 第54-55页 |
4.3 评价工具 | 第55-60页 |
4.3.1 实验理论知识—实验题得分率 | 第55-56页 |
4.3.2 实验操作能力—操作量表 | 第56-59页 |
4.3.3 实验态度—调查问卷 | 第59-60页 |
5 教学案例实施及效果分析 | 第60-96页 |
5.1 实施阶段 | 第60-62页 |
5.1.1 进行实验操作能力前测 | 第60-61页 |
5.1.2 进行课前培训 | 第61-62页 |
5.1.3 进行实验能力后测 | 第62页 |
5.2 教学案例1—探究实验《串并联电路电流与电压特点》 | 第62-73页 |
5.2.1 前期分析 | 第62-63页 |
5.2.2 教学应用过程 | 第63-73页 |
5.3 教学案例2—探究实验《欧姆定律实验规律》 | 第73-81页 |
5.3.1 前期分析 | 第73页 |
5.3.2 教学应用过程 | 第73-81页 |
5.4 教学案例3—演示实验《电表的使用》 | 第81-85页 |
5.5 实验案例应用效果分析 | 第85-96页 |
5.5.1 实验理论知识掌握能力前后测数据分析 | 第85-87页 |
5.5.2 实验操作能力前后测数据分析 | 第87-92页 |
5.5.3 实验态度分析 | 第92-96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96-98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96-97页 |
6.2 研究不足 | 第97页 |
6.3 展望 | 第97-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1页 |
附录一: 关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调查访谈提纲 | 第101-102页 |
附录二: 关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问卷 | 第102-103页 |
附录三: 实验后关于学生现况的访谈提纲 | 第103-104页 |
附录四: 虚拟实验室应用效果调查问卷(学生) | 第104-105页 |
附录五: 实验操作考试题 | 第105-108页 |
致谢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