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勘测、设计与计算论文--桥涵设计论文

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地震损伤评估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8页
    1.1 引言第11-12页
    1.2 钢管混凝土组合结构的特点第12-13页
        1.2.1 钢管混凝土截面形式第12-13页
        1.2.2 钢管混凝土的基本特点第13页
    1.3 地震中钢管混凝土拱桥的破坏形式第13-14页
        1.3.1 拱桥地基与基础的破坏第13-14页
        1.3.2 拱桥拱脚处破坏第14页
        1.3.3 拱桥的失稳破坏第14页
        1.3.4 桥面系的破坏第14页
        1.3.5 拱桥吊杆的破坏第14页
        1.3.6 混凝土与钢管的滑移破坏第14页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6页
    1.5 主要研究内容第16-18页
第2章 钢管混凝土拱桥地震响应数值模拟方法及损伤评估第18-38页
    2.1 弹塑性铰的模拟第18-19页
    2.2 桩土相互作用的模拟第19-20页
    2.3 钢管与混凝土接触模拟第20-26页
        2.3.1 单元类型选择第20-22页
        2.3.2 钢材材料的性质第22-23页
        2.3.3 混凝土材料的性质第23-25页
        2.3.4 钢管与混凝土材料界面间粘结滑移的模拟第25-26页
    2.4 桥梁地震损伤评估方法第26-27页
    2.5 桥梁结构地震损伤模型第27-30页
        2.5.1 基于变形的地震损伤模型第27-28页
        2.5.2 基于最大位移地震损伤模型第28-29页
        2.5.3 基于能量地震损伤模型第29-30页
    2.6 桥梁整体损伤评估模型第30页
    2.7 钢管混凝土拱桥各部分构件的损伤评估模型第30-37页
        2.7.1 拱肋弦杆的损伤评估模型第30-32页
        2.7.2 拱肋腹杆的损伤评估模型第32页
        2.7.3 拱肋横向联系的损伤评估模型第32-33页
        2.7.4 拱桥吊杆损伤评估模型第33-34页
        2.7.5 吊杆横梁损伤评估模型第34页
        2.7.6 支座损伤评估模型第34-36页
        2.7.7 桥墩与桩的损伤评估模型第36-37页
    2.8 钢管混凝土拱桥的损伤状况和损伤指数的对应关系第37-38页
第3章 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全桥计算模型第38-47页
    3.1 钢管混凝土拱桥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38-42页
        3.1.1 拱桥的工程概况以及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38-40页
        3.1.2 桩土相互作用的模拟以及相应参数的设置第40-41页
        3.1.3 支座的模拟以及相应的参数设置第41-42页
    3.2 钢管混凝土拱桥动力特性分析第42-44页
    3.3 地震动输入第44-46页
    3.4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4章 钢管混凝土拱桥构件和整桥的地震损伤评估第47-73页
    4.1 拱桥拱肋地震损伤评估第47-52页
        4.1.1 钢管拱肋弦杆地震损伤评估第47-48页
        4.1.2 拱肋腹杆损伤评估第48-49页
        4.1.3 拱肋横向联系损伤评估第49-50页
        4.1.4 拱桥吊杆的损伤评估第50-51页
        4.1.5 拱桥横梁损伤评估第51-52页
    4.2 拱桥主梁损伤状况评估第52-54页
    4.3 拱桥桥墩损伤状况评估第54-61页
        4.3.1 桥墩墩顶位移分析第54-57页
        4.3.2 桥墩极限位移的计算第57-61页
    4.4 支座损伤状况评估第61-68页
        4.4.1 支座屈服性能分析第61-65页
        4.4.2 支座变形性能分析第65-67页
        4.4.3 支座损伤指数的确定及损伤状态评估第67-68页
    4.5 拱桥桩基损伤状况评估第68-71页
        4.5.1 桩基位移分析第69页
        4.5.2 桩基极限位移的计算第69-71页
    4.6 拱桥整桥模型评估分析第71-72页
        4.6.1 整桥构件权重系数的确定第71页
        4.6.2 拱桥的整体评估分析第71-72页
    4.7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5章 钢管与混凝土间接触分析第73-91页
    5.1 钢管与混凝土之间的接触分析第73-78页
        5.1.1 有限单元的选取第73页
        5.1.2 网格划分第73-74页
        5.1.3 边界条件及荷载第74-76页
        5.1.4 材料参数的确定第76页
        5.1.5 剪力环刚度计算第76-78页
    5.2 钢管混凝土模型求解第78页
    5.3 钢管混凝土组合材料粘结滑移分析第78-90页
    5.4 本章小结第90-91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91-94页
    6.1 结论第91-92页
    6.2 展望第92-94页
参考文献第94-98页
致谢第98-9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第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改性行为对于稳定型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影响研究
下一篇:基于疲劳性能的透水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