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1.2 研究的意义 | 第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3.1 国外关于课堂参与的研究 | 第10-11页 |
1.3.2 国内关于课堂参与的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4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4-15页 |
1.4.1 中等生 | 第14-15页 |
1.4.2 小学高年级 | 第15页 |
1.4.3 课堂参与 | 第15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1.5.1 问卷调查法 | 第15-16页 |
1.5.2 课堂观察法 | 第16页 |
1.5.3 访谈法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小学高年级中等生数学课堂参与的现状 | 第17-24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17页 |
2.2 认知参与的情况 | 第17-19页 |
2.2.1 浅层次策略 | 第17-18页 |
2.2.2 深层次策略 | 第18页 |
2.2.3 依赖策略 | 第18-19页 |
2.3 行为参与的情况 | 第19-22页 |
2.3.1 倾听 | 第19页 |
2.3.2 质疑 | 第19-20页 |
2.3.3 回答 | 第20页 |
2.3.4 讨论 | 第20-21页 |
2.3.5 练习 | 第21-22页 |
2.4 情感参与的情况 | 第22-24页 |
2.4.1 乐趣感 | 第22页 |
2.4.2 成就感 | 第22页 |
2.4.3 忧虑感 | 第22-24页 |
第三章 小学高年级中等生数学课堂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4-31页 |
3.1 小学高年级中等生数学课堂参与存在的问题 | 第24-26页 |
3.1.1 认知参与中学习方法水平低 | 第24页 |
3.1.2 认知参与中对老师的依赖性强 | 第24页 |
3.1.3 行为参与中质疑和提问被动 | 第24-25页 |
3.1.4 行为参与中回答缺乏主动性 | 第25页 |
3.1.5 行为参与中讨论不够充分 | 第25页 |
3.1.6 行为参与中练习畏惧难题 | 第25-26页 |
3.1.7 情感参与中存在消极情感 | 第26页 |
3.2 小学高年级中等生数学课堂参与存在问题归因分析 | 第26-31页 |
3.2.1 中等生学习方法以接受学习为主 | 第26-27页 |
3.2.2 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 | 第27页 |
3.2.3 中等生质疑提问参与的意识薄弱 | 第27页 |
3.2.4 中等生参与的自信心不足 | 第27-28页 |
3.2.5 教师小组管理落实不到位 | 第28页 |
3.2.6 中等生自身知识水平一般 | 第28-29页 |
3.2.7 教师评价方法单一 | 第29-31页 |
第四章 促进小学高年级中等生数学课堂参与的策略 | 第31-40页 |
4.1 转变中等生的学习方法 | 第31-32页 |
4.1.1 在活动中理解数学知识 | 第31页 |
4.1.2 在过程中感悟数学思想 | 第31-32页 |
4.2 灵活采用教学方式 | 第32-33页 |
4.2.1 合作学习,增强参与主体性 | 第32页 |
4.2.2 游戏化教学,激发参与兴趣 | 第32-33页 |
4.2.3 分层教学,增加参与机会 | 第33页 |
4.3 培养质疑提问的意识 | 第33-34页 |
4.3.1 培养质疑提问的意识 | 第33-34页 |
4.3.2 授以质疑提问的技巧 | 第34页 |
4.4 提升中等生参与的自信心 | 第34-35页 |
4.4.1 正确认识自己 | 第35页 |
4.4.2 调整成败归因 | 第35页 |
4.4.3 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 第35页 |
4.5 落实小组角色管理 | 第35-36页 |
4.5.1 重视小组编排 | 第36页 |
4.5.2 关注组内中等生 | 第36页 |
4.5.3 评价要全面 | 第36页 |
4.6 增强中等生知识水平 | 第36-37页 |
4.6.1 养成复习和预习的习惯 | 第37页 |
4.6.2 锻炼表达能力 | 第37页 |
4.7 丰富课堂评价方式 | 第37-40页 |
4.7.1 评价维度多样化 | 第37-38页 |
4.7.2 评价方向多向化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附录 | 第42-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