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式音乐疗法对孕妇抑郁情绪的干预研究
| 摘要 | 第7-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绪论 | 第12-19页 |
| 一、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页 |
| 三、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 (一)音乐治疗在情绪干预方面的应用研究 | 第13-15页 |
| (二)孕妇抑郁情绪的研究 | 第15-16页 |
| (三)音乐治疗对孕妇情绪的干预研究 | 第16-18页 |
| 四、创新点 | 第18页 |
| 五、论文框架 | 第18-19页 |
| 第一章 接受式音乐疗法 | 第19-29页 |
| 第一节 音乐治疗概述 | 第19-23页 |
| 一、音乐治疗的界定 | 第19页 |
| 二、音乐治疗的发展概况 | 第19-21页 |
| 三、音乐治疗的方法技术 | 第21-23页 |
| (一)接受式音乐治疗 | 第21-22页 |
| (二)再创造式音乐治疗 | 第22页 |
| (三)即兴演奏式音乐治疗 | 第22-23页 |
| 第二节 音乐治疗的理论基础 | 第23-26页 |
| 一、精神分析的音乐治疗 | 第23页 |
| 二、人本主义的音乐治疗 | 第23-24页 |
| 三、行为主义的音乐治疗 | 第24-25页 |
| 四、认知学派的音乐治疗 | 第25-26页 |
| 第三节 接受式音乐疗法的治疗机制 | 第26-29页 |
| 一、生理机制 | 第26-27页 |
| 二、心理机制 | 第27-28页 |
| 三、审美作用 | 第28-29页 |
| 第二章 实验设计与流程 | 第29-41页 |
| 第一节 孕妇抑郁干预研究实验的设计 | 第29页 |
| 第二节 孕妇抑郁情绪的调查 | 第29-30页 |
| 一、调查对象 | 第29页 |
| 二、调查工具 | 第29-30页 |
| 三、抑郁情绪的评定 | 第30页 |
| 第三节 实验流程 | 第30-32页 |
| 一、实验工具 | 第30-31页 |
| (一)音乐素材的选取 | 第30页 |
| (二)实验场所与实验设备 | 第30页 |
| (三)数据统计与测评工具 | 第30-31页 |
| 二、实验过程 | 第31-32页 |
| (一)个体干预实验 | 第31-32页 |
| (二)团体干预实验 | 第32页 |
| 第四节 对孕妇抑郁情绪的干预实施 | 第32-41页 |
| 一、个体形式的干预 | 第32-38页 |
| (一)个案 1“没有准备的妈妈” | 第32-35页 |
| (二)个案 2“我担心不是个男孩” | 第35-36页 |
| (三)个案 3“我不知道怀孕的我应该怎样面对生活 | 第36-38页 |
| 二、团体形式的干预 | 第38-41页 |
| 第三章 数据分析 | 第41-49页 |
| 第一节 生理与心理的差异性检验 | 第41-47页 |
| 第二节 回访调查 | 第47-49页 |
| 第四章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49-56页 |
| 第一节 干预效果评估 | 第49-50页 |
| 第二节 音乐素材对孕妇抑郁情绪干预效果的影响 | 第50-52页 |
| 第三节 实施过程对孕妇抑郁情绪干预效果的影响 | 第52-55页 |
| 一、个体干预 | 第52-54页 |
| 二、团体干预 | 第54-55页 |
| 第四节 实验干预过程中的重点及难点 | 第55-56页 |
| 一、心理健康的普及程度 | 第55页 |
| 二、对孕妇抑郁情绪的预防 | 第55页 |
| 三、对妇产知识的掌握 | 第55页 |
| 四、移情与不合理共情处理 | 第55-56页 |
| 结语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 附录 | 第60-94页 |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