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6-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6-7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7-8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7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7-8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8-9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0页 |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0-12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5.1 文献研究法 | 第12页 |
1.5.2 资料归纳法 | 第12页 |
1.5.3 实证分析法 | 第12页 |
1.5.4 比较研究法 | 第12页 |
1.5.5 数据分析法 | 第12页 |
1.6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2-14页 |
第二章 激励的概念与相关理论综述 | 第14-20页 |
2.1 激励的概念 | 第14-15页 |
2.2 激励理论综述 | 第15-20页 |
2.2.1 经典的激励理论 | 第15-16页 |
2.2.2 近现代的激励理论 | 第16-20页 |
第三章 80后员工个性特征及激励影响因素分析 | 第20-36页 |
3.1 80后员工的定义 | 第20页 |
3.2 80后员工的个性特征及形成原因 | 第20-24页 |
3.2.1 80后员工的个性特征 | 第20-23页 |
3.2.2 80后员工个性特征形成的原因 | 第23-24页 |
3.3 关于80后员工激励影响因素和激励现状的调查问卷情况 | 第24-36页 |
3.3.1 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24页 |
3.3.2 发放与回收情况 | 第24-25页 |
3.3.3 数据分析 | 第25-32页 |
3.3.4 信度与效度检验 | 第32-36页 |
第四章 80后员工激励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36-48页 |
4.1 80后员工激励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36-45页 |
4.1.1 制度层面 | 第36-40页 |
4.1.2 工作层面 | 第40-41页 |
4.1.3 文化层面 | 第41-42页 |
4.1.4 管理者层面 | 第42-43页 |
4.1.5 80后员工个体层面的问题 | 第43-45页 |
4.2 问题产生的原因 | 第45-48页 |
4.2.1 价值观的冲突 | 第46页 |
4.2.2 家庭环境与企业环境的冲突 | 第46页 |
4.2.3 80后员工规划与企业规划的冲突 | 第46-48页 |
第五章 80后员工激励问题的优化方案及解决措施 | 第48-58页 |
5.1 优化原则 | 第48-49页 |
5.1.1 激励要有针对性,适合80后员工的独特情况 | 第48页 |
5.1.2 多种激励方式相结合,满足80后员工的个性需求 | 第48-49页 |
5.1.3 激励要注重组织与员工的双赢 | 第49页 |
5.1.4 激励机制要有稳定性、可持续性 | 第49页 |
5.2 具体措施 | 第49-58页 |
5.2.1 完善薪酬制度作为优化80后员工激励的切入点 | 第49-50页 |
5.2.2 健全福利制度提升80后员工的安全感和组织承诺 | 第50-51页 |
5.2.3 保持工作与社会的平衡,营造和谐宽松的工作氛围 | 第51-52页 |
5.2.4 强化以提升80后员工工作参与为目标的企业文化建设 | 第52-54页 |
5.2.6 帮助80后员工做好个人职业发展规划 | 第54-56页 |
5.2.7 通过在80员工中培育优秀员工发挥榜样效应 | 第56页 |
5.2.8 通过正确认识工作的意义优化80后员工工作价值观 | 第56-58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8-59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8页 |
6.2 论文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1-62页 |
附录 | 第62-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