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第8页 |
第二节 国外国内研究现状 | 第8-9页 |
一、国外对此论题的研究及利用情况 | 第8页 |
二、国内对此论题的研究及利用状况 | 第8-9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第四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2页 |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 第10页 |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0-12页 |
第二章 课程资源的界定与分析 | 第12-16页 |
第一节 课程资源概念简析 | 第12-13页 |
一、课程资源的分类 | 第12页 |
二、地方美术课程资源 | 第12-13页 |
第二节 楚雄东兴中学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其分析 | 第13-16页 |
一、楚雄东兴中学简介 | 第13-14页 |
二、楚雄东兴中学开发利用地方美术课程资源的现状 | 第14-15页 |
(一)问卷和访谈设计 | 第14页 |
(二)问卷和访谈结果 | 第14-15页 |
三、楚雄东兴中学开发利用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15-16页 |
(一)美术教师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利用能力有待于提高 | 第15页 |
(二)美术教师的教学角色和教学方法有待于转变 | 第15页 |
(三)学校教学设施和升学压力限制了美术教师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第15-16页 |
第三章 楚雄东兴中学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策略研究 | 第16-23页 |
第一节 确定地方美术课程资源的筛选和利用原则 | 第16-18页 |
一、地方美术课程资源的筛选原则 | 第16-17页 |
(一)优先原则 | 第16-17页 |
(二)科学原则 | 第17页 |
(三)适应原则 | 第17页 |
二、地方美术课程资源的利用原则 | 第17-18页 |
(一) 系统性原则 | 第17页 |
(二) 实效性原则 | 第17-18页 |
(三) 综合性原则 | 第18页 |
第二节 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模式 | 第18-19页 |
一、美术教学模式 | 第18页 |
二、校本课程模式 | 第18-19页 |
三、综合实践模式 | 第19页 |
第三节 开发利用地方美术课程资源的一般步骤 | 第19-21页 |
一、教学情境分析 | 第19页 |
二、资源分类整理 | 第19-20页 |
三、教学课题确立 | 第20页 |
四、教学过程设计 | 第20页 |
五、教学活动开展 | 第20页 |
六、教学评价与反思 | 第20-21页 |
第四节 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价值分析 | 第21-23页 |
一、能否适应高中美术课程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第21页 |
二、能否提升美术教师课程参与意识和专业发展 | 第21页 |
三、能否丰富美术教学内容使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 第21-22页 |
四、能否有利于促进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 | 第22-23页 |
第四章 楚雄东兴中学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教学范例 | 第23-40页 |
第一节 楚雄地方美术课程资源研究范围的界定 | 第23-28页 |
一、楚雄彝族自治州简介 | 第23页 |
二、楚雄地方美术课程资源的概况 | 第23-28页 |
(一)楚雄彝族刺绣 | 第23-24页 |
(二)楚雄彝族服饰 | 第24页 |
(三)楚雄彝族民居 | 第24-25页 |
(四)楚雄彝族自治州博物馆 | 第25-26页 |
(五)彝族火把节 | 第26页 |
(六)彝族插花节 | 第26-27页 |
(七)彝族赛装节 | 第27-28页 |
第二节 教学设计 | 第28-37页 |
教学设计 1《地方美术进课堂之楚雄彝族刺绣艺术》 | 第28-31页 |
教学设计 2《楚雄彝族服饰赏析》 | 第31-33页 |
教学设计 3《楚雄彝族民居》 | 第33-35页 |
教学设计 4《灿烂的青铜文化——走进楚雄彝族自治州博物馆》 | 第35-37页 |
第三节 楚雄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评价原则 | 第37页 |
一、全面性评价原则 | 第37页 |
二、过程性评价原则 | 第37页 |
三、多元性评价原则 | 第37页 |
第四节 楚雄东兴中学高中美术教学中利用地方美术课程资源的教学成效及局限 | 第37-40页 |
一、教学成效分析 | 第37-38页 |
二、教学局限分析 | 第38-40页 |
结束语 | 第40-42页 |
对本研究的展望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附录A | 第45-46页 |
附录B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