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汉语语文论文

预设与生成在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0-12页
        1.2.1 研究目的第10-11页
        1.2.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3 研究现状第12-14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4页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第14-16页
        1.4.1 研究方法第14-15页
        1.4.2 创新点第15-16页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第16-20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16-17页
        2.1.1 预设与生成第16-17页
        2.1.2 诗歌教学第17页
    2.2 理论基础第17-20页
        2.2.1 发现教学理论第17页
        2.2.2 建构主义理论第17-18页
        2.2.3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第18-20页
第三章 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预设与生成调查设计、案例及问题分析第20-28页
    3.1 调查设计第20页
    3.2 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预设与生成案例第20-23页
        3.2.1 《雨说》教学设计第20-22页
        3.2.2 预设反思第22-23页
    3.3 存在问题第23-25页
        3.3.1 预设绝对化,排斥意外生成第23-24页
        3.3.2 预设弱势化,形成随意生成第24-25页
        3.3.3 预设虚假性,导致形式生成第25页
    3.4 问题分析第25-28页
        3.4.1 未能准确把握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第26页
        3.4.2 生成性资源挖掘不充分第26页
        3.4.3 效生成评价标准欠缺第26-27页
        3.4.4 教师自身教学调控能力不足第27-28页
第四章 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预设与生成应用对策第28-39页
    4.1 正确处理初中语文诗歌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第28-29页
        4.1.1 把握住起始点—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第28-29页
        4.1.2 控制好生成点一一生成是预设的升华第29页
    4.2 有效利用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第29-31页
        4.2.1 把握学生学趣第29-30页
        4.2.2 捕捉课堂“意外”,巧妙生成第30页
        4.2.3 了解学生状况,科学生成第30-31页
    4.3 努力寻求诗歌教学反思过程中预设与生成有机融合第31-32页
        4.3.1 课前对诗歌教学预设的反思第31-32页
        4.3.2 课后对诗歌生成效果的反思第32页
    4.4 建构初中语文诗歌教学有效生成评价标准第32-37页
        4.4.1 分层性有效生成课堂评价标准第34-36页
        4.4.2 分层性有效生成考试评价标准第36-37页
    4.5 培养语文教师自身教学调控预设与生成能力第37-39页
        4.5.1 提高语文教师的知识素养第37页
        4.5.2 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第37-38页
        4.5.3 课堂创新能力第38-39页
第五章 结语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1页
附录第41-42页
致谢第42-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问题教学在初中生物课堂的应用现状及对策研究--以郑州市区为例
下一篇:高中语文对话教学的行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