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批判性阅读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12-21页 |
(一) 问题提出 | 第12-14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14-20页 |
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3. 研究简评 | 第19-20页 |
(三)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20-21页 |
1. 研究思路 | 第20页 |
2.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一、批判性阅读涵义、特征及过程 | 第21-32页 |
(一) 批判性阅读的涵义 | 第21-22页 |
(二) 批判性阅读的特征 | 第22-25页 |
1. 提倡文本的高层次理解 | 第23页 |
2. 关注学生多元化的解读 | 第23-24页 |
3. 强调理性地质疑 | 第24-25页 |
(三) 批判性阅读的过程 | 第25-32页 |
1. 理解与接受 | 第28页 |
2. 分析与质疑 | 第28-29页 |
3. 评价与重构 | 第29-30页 |
4. 总结与反思 | 第30-32页 |
二、小学语文批判性阅读的必要性和价值 | 第32-37页 |
(一) 小学语文批判性阅读的必要性 | 第32-35页 |
1. 批判性阅读已成为国外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趋势 | 第32-34页 |
2. 《课标》对批判性阅读提出明确要求 | 第34页 |
3. 深入理解文学作品本身的需要 | 第34-35页 |
4. 小学生进行批判性阅读具有可行性 | 第35页 |
(二) 小学语文批判性阅读的价值 | 第35-37页 |
1.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 第35-36页 |
2. 发展学生的独立人格 | 第36页 |
3. 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 第36-37页 |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批判性阅读的问题分析 | 第37-43页 |
(一) 小学语文教学中批判性阅读存在的问题 | 第37-40页 |
1. 部分教师对批判性阅读完全不了解 | 第37页 |
2. 教师对批判性阅读的认识不深入 | 第37-38页 |
3. 批判性阅读目标局限于认知和体验 | 第38-39页 |
4. 阅读教学程序化,缺乏质疑环节 | 第39-40页 |
5. 缺少学生的多元解读与评价 | 第40页 |
(二) 小学语文批判性阅读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40-43页 |
1. 教育传统的影响 | 第40-41页 |
2. 小学语文阅读素养评估的影响 | 第41-42页 |
3. 语文《课标》表述和要求不具体 | 第42页 |
4. 教师的教学能力欠缺 | 第42-43页 |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批判性阅读的策略 | 第43-54页 |
(一) 深入理解课标精神,渗透批判性阅读 | 第43-44页 |
1. 研读课标,理解批判性阅读的实质 | 第43页 |
2. 分析教材,设置批判性阅读目标 | 第43-44页 |
(二) 教会学生区分事实与观点 | 第44-45页 |
1. 根据概念初步认识事实和观点 | 第44页 |
2. 归纳关键词进一步区分事实与观点 | 第44页 |
3. 结合文本体裁具体分析事实与观点 | 第44-45页 |
4. 引导学生评判事实 | 第45页 |
(三) 尊重学生的“前见” | 第45-46页 |
1. 针对前见的差异性,因材施教 | 第45-46页 |
2. 针对前见的动态性,及时进行扩充和修正 | 第46页 |
(四) 引导学生的合理推理与想象 | 第46-48页 |
1. 将合理推理贯彻到各个环节 | 第46-47页 |
2. 指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 | 第47-48页 |
(五) 运用对话教学,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 第48-50页 |
1. 尊重信任学生 | 第48-49页 |
2. 激发学生质疑 | 第49页 |
3. 提倡多元解读 | 第49-50页 |
4. 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 第50页 |
(六) 鼓励学生评价他人的观点 | 第50-54页 |
1. 教师做好示范,形成评判意识 | 第50-51页 |
2. 有效提问,给学生评价他人观点机会 | 第51页 |
3. 通过比较阅读,做出公正的评价 | 第51-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附录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