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大学生情绪智力对社交焦虑的影响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引言第10-12页
    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2 研究目的第10-11页
    1.3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3.1 理论意义第11页
        1.3.2 实践意义第11-12页
第2章 文献综述第12-24页
    2.1 国内外情绪智力综述第12-16页
        2.1.1 情绪智力的概念第12-13页
        2.1.2 情绪智力的理论模型第13-14页
        2.1.3 情绪智力的测量第14-15页
        2.1.4 情绪智力的相关研究第15-16页
    2.2 国内外社交焦虑综述第16-21页
        2.2.1 社交焦虑的概念第16-18页
        2.2.2 社交焦虑的认知模型第18-19页
        2.2.3 社交焦虑的测量第19页
        2.2.4 社交焦虑的相关研究第19-21页
    2.3 国内外情绪智力和社交焦虑关系的研究综述第21-22页
    2.4 研究小结第22-24页
第3章 研究设计第24-27页
    3.1 研究思路第24页
    3.2 研究假设第24页
    3.3 研究方法第24-25页
    3.4 研究对象第25页
    3.5 研究工具第25-26页
    3.6 数据处理第26-27页
第4章 大学生社交焦虑问卷的修订第27-34页
    4.1 问卷的初步修订第27-28页
        4.1.1 问卷的选择第27页
        4.1.2 问卷项目和维度的调整第27-28页
    4.2 问卷的预测及分析第28-32页
        4.2.1 问卷的预测第28页
        4.2.2 项目分析第28-30页
        4.2.3 探索性因素分析第30-31页
        4.2.4 验证性因素分析第31-32页
    4.3 问卷的信、效度检验第32-34页
        4.3.1 信度检验第32-33页
        4.3.2 效度检验第33-34页
第5章 研究结果第34-46页
    5.1 调查对象第34-35页
    5.2 大学生情绪智力现状第35-39页
        5.2.1 大学生情绪智力的总体状况第35页
        5.2.2 大学生情绪智力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第35-39页
    5.3 大学生社交焦虑现状第39-43页
        5.3.1 大学生社交焦虑的总体状况第39-40页
        5.3.2 大学生社交焦虑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第40-43页
    5.4 大学生情绪智力与社交焦虑的关系分析第43-46页
        5.4.1 大学生情绪智力与社交焦虑的相关分析第43页
        5.4.2 大学生情绪智力与社交焦虑的回归分析第43-46页
第6章 个案访谈第46-56页
    6.1 访谈目的第46页
    6.2 访谈提纲第46页
    6.3 访谈对象基本资料第46-47页
    6.4 访谈结果分析与讨论第47-56页
        6.4.1 大学生对情绪智力内涵的理解第47-49页
        6.4.2 大学生网络社交焦虑较低的原因分析第49-51页
        6.4.3 高情绪智力大学生应对社交冲突的方式第51-52页
        6.4.4 大学生情绪智力的影响因素分析第52-54页
        6.4.5 大学生情绪智力能够促进人际社交第54-56页
第7章 分析与讨论第56-65页
    7.1 大学生情绪智力现状讨论第56-59页
        7.1.1 大学生情绪智力的总体现状讨论第56页
        7.1.2 大学生情绪智力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讨论第56-59页
    7.2 大学生社交焦虑水平现状讨论第59-63页
        7.2.1 大学生社交焦虑的总体现状讨论第59-60页
        7.2.2 大学生社交焦虑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讨论第60-63页
    7.3 大学生情绪智力与社交焦虑的关系讨论第63-65页
        7.3.1 大学生情绪智力与社交焦虑的相关讨论第63-64页
        7.3.2 大学生情绪智力对社交焦虑的影响讨论第64-65页
第8章 结论与建议第65-69页
    8.1 结论第65-66页
    8.2 建议第66-68页
        8.2.1 准确理解情绪智力概念,提升情绪智力第66页
        8.2.2 提高情绪认识调控能力,缓解社交障碍第66-67页
        8.2.3 训练有效的社会技能,改善人际关系第67-68页
    8.3 不足与展望第68-69页
致谢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3页
附录A:调查问卷第73-75页
附录B:访谈提纲第75-76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户籍政策执行模式及其失效研究--基于“模糊—冲突”模型的案例分析
下一篇:竺可桢德育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