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

同伴互助视角下地方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页
引言第6-16页
第一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第16-21页
    第一节 概念界定第16-17页
        一、同伴互助第16页
        二、教师专业发展第16-17页
        三、地方高校第17页
    第二节 理论基础第17-21页
        一、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第17-18页
        二、终身教育理论第18-19页
        三、群体学习理论第19-21页
第二章 同伴互助及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第21-27页
    第一节 同伴互助的实质和条件第21-22页
    第二节 同伴互助的具体形式第22-23页
    第三节 同伴互助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第23-27页
第三章 地方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第27-40页
    第一节 调查目的、对象与问卷设计第27-28页
        一、调查目的第27页
        二、调查对象第27-28页
        三、问卷设计第28页
    第二节 调查结果分析第28-35页
        一、地方高校教师对专业发展的认识第28-30页
        二、地方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和需求第30-31页
        三、地方高校教师教学方法的运用第31-32页
        四、地方高校教师科研项目和科研团队建设情况第32-33页
        五、地方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式途径第33-34页
        六、地方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新进展第34-35页
    第三节 地方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第35-40页
        一、教师专业发展缺乏明确的规划第35页
        二、教师教学方法单一、专业知识有待完善第35-37页
        三、教师科研成果数量少、质量低第37-38页
        四、教师社会服务水平不高第38页
        五、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式较少第38-40页
第四章 基于同伴互助视角的地方高校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成因分析第40-46页
    第一节 教师同伴互助实际运用频率低、形式少第40-42页
    第二节 地方高校的管理模式阻碍教师交流发展第42页
    第三节 地方高校评价制度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第42-43页
    第四节 地方高校缺少教师同伴互助的制度和环境第43-46页
        一、地方高校缺少促进教师同伴互助的激励制度第44-45页
        二、地方高校缺少促进教师同伴互助的环境氛围第45页
        三、地方高校缺少教师同伴互助的机构和平台第45-46页
第五章 基于同伴互助视角的地方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对策建议第46-54页
    第一节 营造群体合作学习的环境氛围第46-47页
        一、重视教师专业发展第46-47页
        二、营造合作互助的良好氛围第47页
    第二节 建立灵活的教师专业发展管理体系第47-49页
        一、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机构建设第47-48页
        二、加强校际间和校企合作第48-49页
        三、打造网络资源共享平台第49页
    第三节 创新教师专业发展方式第49-50页
        一、提供个性化的培训第49-50页
        二、构建学习共同体第50页
    第四节 完善地方高校教师评价制度第50-52页
        一、评价目标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主第51页
        二、评价主体多元化第51-52页
        三、评价标准灵活化第52页
    第五节 完善激励和成果保护机制第52-54页
        一、建立教师互助的激励机制第52-53页
        二、建立相应的成果保护机制第53-54页
结语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58-59页
附录第59-64页
    附录1 有关地方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及同伴互助情况的调查问卷第59-62页
    附录2 访谈对象基本情况第62-63页
    附录3 访谈提纲第63-64页
致谢第64-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初中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研究--以延吉市朝鲜族中学为例
下一篇:基于少层ReS2/单层MoS2—Ⅰ型异质结的高性能晶体管及光电探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