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25页 |
1.1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1.1.1 内生真菌的分离 | 第10页 |
1.1.2 内生真菌的鉴定 | 第10-11页 |
1.1.3 内生真菌的筛选 | 第11页 |
1.1.4 内生真菌的发酵 | 第11页 |
1.1.5 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提取、分离及鉴定 | 第11-12页 |
1.2 药用植物的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 | 第12-23页 |
1.2.1 香豆素和异香豆素类化合物 | 第12-13页 |
1.2.2 聚酮类化合物 | 第13-14页 |
1.2.3 甾体类化合物 | 第14-17页 |
1.2.4 酯类化合物 | 第17-18页 |
1.2.5 生物碱类化合物 | 第18-19页 |
1.2.6 酚酸类化合物 | 第19-20页 |
1.2.7 黄酮类化合物 | 第20-21页 |
1.2.8 萜类化合物 | 第21页 |
1.2.9 其他类化合物 | 第21-23页 |
1.3 猫儿屎的研究现状 | 第23-24页 |
1.4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4-25页 |
2 猫儿屎内生真菌DS37 菌种鉴定与发酵 | 第25-30页 |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5-27页 |
2.1.1 菌株 | 第25页 |
2.1.2 试剂 | 第25页 |
2.1.3 仪器 | 第25-26页 |
2.1.4 培养基 | 第26页 |
2.1.5 菌株DS37 的鉴定 | 第26页 |
2.1.6 固体发酵和发酵物的提取及粗分 | 第26-27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27-28页 |
2.2.1 菌株DS37 的鉴定 | 第27-28页 |
2.2.2 发酵物的提取及粗分 | 第28页 |
2.3 小结 | 第28-30页 |
3 猫儿屎内生真菌DS37 次生代谢产物的分离及结构鉴定 | 第30-63页 |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0-32页 |
3.1.1 试剂 | 第30页 |
3.1.2 仪器 | 第30页 |
3.1.3 测试菌株 | 第30-31页 |
3.1.4 培养基 | 第31页 |
3.1.5 各组分的抑菌活性测定 | 第31页 |
3.1.6 次生代谢产物的分离 | 第31-32页 |
3.1.7 次生代谢产物结构鉴定 | 第32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32-62页 |
3.2.1 各组分抑菌活性结果 | 第32-34页 |
3.2.2 次生代谢产物的结构解析 | 第34-62页 |
3.3 小结 | 第62-63页 |
4 内生真菌DS37 次生代谢产物生物活性 | 第63-73页 |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63-68页 |
4.1.1 试剂 | 第63页 |
4.1.2 仪器 | 第63-64页 |
4.1.3 测试菌株及肿瘤细胞株 | 第64页 |
4.1.4 培养基 | 第64页 |
4.1.5 配制溶液 | 第64-66页 |
4.1.6 抑菌、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测试 | 第66-68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68-72页 |
4.2.1 抑菌、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结果 | 第68-71页 |
4.2.2 抑菌、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结果讨论 | 第71-72页 |
4.3 小结 | 第72-73页 |
5 结论与创新 | 第73-74页 |
5.1 结论 | 第73页 |
5.2 创新点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4页 |
附录:化合物波谱图 | 第84-11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1-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