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选题与研究的相关问题 | 第10-13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1.1.3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1.4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1.2.1 国外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现状 | 第14-15页 |
1.2.3 高校经济合同管理研究评述 | 第15页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1.3.1 高校经济合同 | 第15页 |
1.3.2 高校经济合同管理 | 第15-16页 |
1.3.3 高校经济合同管理的主体与客体 | 第16页 |
1.4 研究思路与创新点 | 第16-19页 |
1.4.1 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 第16-18页 |
1.4.2 研究的创新点和难点 | 第18-19页 |
第2章 高校经济合同管理理论基础分析 | 第19-29页 |
2.1 高校经济合同管理涵义 | 第19-22页 |
2.1.1 合同概念及其分类 | 第19-20页 |
2.1.2 市场经济与合同法律 | 第20页 |
2.1.3 高校经济合同概念与特征 | 第20-22页 |
2.1.4 高校经济合同管理内容 | 第22页 |
2.2 高校经济合同管理规范与责任要求 | 第22-24页 |
2.2.1 法律层面 | 第22-23页 |
2.2.2 会计准则层面 | 第23-24页 |
2.2.3 高校财务制度方面 | 第24页 |
2.3 高校开展规范经济合同管理动因 | 第24-26页 |
2.3.1 依法治校的要求与体现 | 第24-25页 |
2.3.2 提高合同管理信息化水平 | 第25页 |
2.3.3 提升部门分工协作效率 | 第25-26页 |
2.3.4 促进高校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 | 第26页 |
2.4 高校经济合同管理基础理论 | 第26-29页 |
2.4.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6-27页 |
2.4.2 内部控制理论 | 第27页 |
2.4.3 公共治理理论 | 第27-29页 |
第3章 高校经济合同管理概念框架及其实施 | 第29-35页 |
3.1 高校经济合同管理目标 | 第29页 |
3.2 高校经济合同管理原则 | 第29-31页 |
3.3 高校经济合同管理要点 | 第31-33页 |
3.4 高校经济合同管理实施 | 第33-35页 |
第4章 H高校经济合同管理执行描述与缺失分析 | 第35-40页 |
4.1 H高校经济合同管理执行情况 | 第35-37页 |
4.1.1 H高校基本情况 | 第35页 |
4.1.2 H高校经济合同管理基本设置 | 第35-36页 |
4.1.3 H高校经济合同管理实施现状 | 第36-37页 |
4.2 H高校经济合同管理缺失分析 | 第37-40页 |
4.2.1 归口管理机制落后,导致主体地位不明 | 第37页 |
4.2.2 预算控制意识薄弱 | 第37页 |
4.2.3 风险控制及审计监督观念落后 | 第37-38页 |
4.2.4 流程设计管理形同虚设 | 第38页 |
4.2.5 合同归档管理混乱,后续管理意识落后 | 第38-40页 |
第5章 完善H经济合同管理设计——基于内控的视角 | 第40-50页 |
5.1 内控理论与规范下的合同管理框架 | 第40-41页 |
5.1.1 内部控制理论是经济合同有效管理的技术方法 | 第40页 |
5.1.2 合同业务管理组织控制 | 第40-41页 |
5.2 H经济合同管理设计 | 第41-50页 |
5.2.1 调查环节设计 | 第41-43页 |
5.2.2 谈判环节设计 | 第43-44页 |
5.2.3 文本拟定与审批环节 | 第44页 |
5.2.4 合同签署环节 | 第44-45页 |
5.2.5 合同履行环节 | 第45-47页 |
5.2.6 合同纠纷处理环节 | 第47-48页 |
5.2.7 合同结算环节 | 第48页 |
5.2.8 合同后续管理环节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附录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