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农村单亲家庭青春期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和选题的意义第14-21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14-16页
        1.1.1 目的意义第14页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4-16页
    1.2 研究(设计)方案第16-19页
        1.2.1 研究目标第16-17页
        1.2.2 主要研究内容第17页
        1.2.3 重点解决问题第17页
        1.2.4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2.5 技术路线第18页
        1.2.6 预期结果第18页
        1.2.7 工作安排第18-19页
    1.3 已具备的研究条件第19-20页
        1.3.1 文献资料第19页
        1.3.2 设备条件第19页
        1.3.3 经费第19页
        1.3.4 已取得工作成绩第19-20页
    1.4 本章小结第20-21页
第二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21-25页
    2.1 农村单亲家庭第21-22页
    2.2 农村单亲家庭的类型第22-23页
        2.2.1 离异式农村单亲家庭第22-23页
        2.2.2 未婚式农村单亲家庭第23页
        2.2.3 丧偶式农村单亲家庭第23页
    2.3 农村单亲家庭的特征第23-24页
        2.3.1 具有正常的家庭功能第23页
        2.3.2 农村单亲家庭问题完整家庭一样存在第23-24页
    2.4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三章 农村单亲家庭青春期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第25-32页
    3.1 调查方式第25-26页
    3.2 调查结果第26-28页
    3.3 农村单亲家庭青春期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第28-30页
        3.3.1 严重的孤独倾向第28页
        3.3.2 较多的焦虑情绪第28页
        3.3.3 过度的自责倾向第28-29页
        3.3.4 偏高的冲动情绪第29页
        3.3.5 频繁的身心伤害第29页
        3.3.6 相关的普遍问题第29-30页
    3.4 农村单亲家庭青春期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危害第30-31页
        3.4.1 影响自身发展第30-31页
        3.4.2 造成家庭负担第31页
        3.4.3 扰乱社会治安第31页
    3.5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四章 农村单亲家庭青春期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第32-39页
    4.1 家庭因素第32-33页
        4.1.1 易反常的单亲家长第32-33页
        4.1.2 畸形的家庭教育第33页
    4.2 社会因素第33-36页
        4.2.1 社会风气的影响第33-34页
        4.2.2 社会文化的影响第34-36页
    4.3 学校教育因素第36-37页
        4.3.1 道德教育缺失第36页
        4.3.2 专门教育缺乏第36-37页
    4.4 农村单亲家庭青少年的自身因素第37-38页
    4.5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五章 农村单亲家庭青春期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解决对策第39-46页
    5.1 家长要正视农村单亲家庭这一难题第39-42页
        5.1.1 坦然面对自己的孩子第39-40页
        5.1.2 及早投入自己的新生活第40-41页
        5.1.3 恰当处理离异后的关系第41-42页
    5.2 学校要特别重视,给予更多的实质关爱第42-43页
        5.2.1 注意了解情况,建立帮教关系第42页
        5.2.2 做好爱心教育,解决心理问题第42页
        5.2.3 加强家庭指导,传达相关知识第42-43页
        5.2.4 利用榜样力量,提升学生信心第43页
        5.2.5 营造和谐气氛,提供学习指导第43页
    5.3 政府开展针对性工作第43-45页
        5.3.1 建立科学的社会援助制度第44页
        5.3.2 完善相关政策措施第44-45页
    5.4 社会要为农村单亲家庭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第45页
        5.4.1 社会广泛关注和重视单亲孩子问题,营造有益的社会氛围第45页
        5.4.2 净化社会环境,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第45页
    5.5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第46-47页
    6.1 主要结论第46页
    6.2 本研究的局限和未来研究展望第46页
    6.3 本章小结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0页
附录第50-55页
致谢第55-56页
详细中文摘要第56-59页
详细英文摘要第59-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自闭症幼儿情绪识别能力和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
下一篇:童年期心理虐待对大学生自尊和自卑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