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寿险产品互联网营销策略研究
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5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第1章 中国互联网现状分析 | 第11-14页 |
1.1 中国互联网概况 | 第11-12页 |
1.2 中国网民的行为特征 | 第12-13页 |
1.3 代际转移的互联网行为预测 | 第13-14页 |
第2章 互联网影响下的市场变化 | 第14-23页 |
2.1 互联网作用下的市场营销 5C变化 | 第14-20页 |
2.1.1 客户 | 第14-16页 |
2.1.2 公司 | 第16-17页 |
2.1.3 同业竞争者 | 第17-18页 |
2.1.4 合作者 | 第18-19页 |
2.1.5 宏观环境 | 第19-20页 |
2.2 传统企业应对互联网变化的营销策略 | 第20-21页 |
2.2.1 建立线上信息发布 | 第20页 |
2.2.2 建立线上直销 | 第20-21页 |
2.2.3 建立线上分销合作 | 第21页 |
2.3 互联网创新服务产品 | 第21-23页 |
第3章 中国寿险营销现状分析 | 第23-32页 |
3.1 保险主要产品 | 第23-25页 |
3.1.1 人寿保险 | 第23页 |
3.1.2 健康保险 | 第23-24页 |
3.1.3 意外保险 | 第24-25页 |
3.1.4 政府监管对于寿险产品的影响 | 第25页 |
3.2 保险行业的销售渠道 | 第25-28页 |
3.2.1 营销员销售 | 第25-26页 |
3.2.2 渠道合作 | 第26-28页 |
3.2.2.1 保险经纪人 | 第26-27页 |
3.2.2.2 代理公司 | 第27-28页 |
3.3 保险产品定价 | 第28-29页 |
3.3.1 定价假设 | 第28-29页 |
3.3.2 定价方法 | 第29页 |
3.4 主要促销手段 | 第29-32页 |
3.4.1 人员促销 | 第29-30页 |
3.4.2 公关 | 第30-31页 |
3.4.3 广告 | 第31-32页 |
第4章 中国互联网寿险营销现状分析 | 第32-44页 |
4.1 产品的环境适应 | 第32-36页 |
4.1.1 承保流程的适应性改造 | 第32-34页 |
4.1.1.1 简单趸交产品 | 第32-33页 |
4.1.1.2 复杂趸交产品 | 第33页 |
4.1.1.3 期缴产品 | 第33-34页 |
4.1.2 产品包装的创新 | 第34-36页 |
4.1.2.1 产品表达通俗化 | 第34-35页 |
4.1.2.2 产品形态社交化 | 第35-36页 |
4.2 渠道的转型 | 第36-39页 |
4.2.1 官方网站 | 第36-37页 |
4.2.2 新兴合作伙伴 | 第37-39页 |
4.2.2.1 流量门户 | 第37-38页 |
4.2.2.2 电商化的关联行业 | 第38-39页 |
4.2.3 互联网化的传统渠道 | 第39页 |
4.3 定价的精细化 | 第39-41页 |
4.3.1 互联网积分定价调节 | 第39-40页 |
4.3.2 电商渠道价格差异化 | 第40-41页 |
4.3.3 免费产品 | 第41页 |
4.4 促销手段的革新 | 第41-44页 |
4.4.1 人员促销的互联网工具 | 第41-42页 |
4.4.2 混业产品搭售 | 第42页 |
4.4.3 公共事件营销的变化 | 第42-43页 |
4.4.4 提高引流效率 | 第43-44页 |
第5章 可行营销方案探讨 | 第44-55页 |
5.1 互联网寿险营销策略分析框架 | 第44-47页 |
5.1.1 互联网寿险营销策略目标 | 第44-45页 |
5.1.2 互联网保险当前营销策略总结 | 第45-46页 |
5.1.3 互联网保险的监管意见 | 第46-47页 |
5.2 基于互联网模式的产品革新 | 第47-49页 |
5.2.1 O2O模式的金融及服务保险 | 第47-48页 |
5.2.2 众筹模式的公益保险 | 第48-49页 |
5.3 混业高耦合的渠道合作 | 第49-51页 |
5.3.1 关联电商的高耦合 | 第49-50页 |
5.3.2 重构传统渠道界面 | 第50-51页 |
5.4 差异细分的定价体系 | 第51-52页 |
5.4.1 细分市场的精细定价 | 第51页 |
5.4.2 优选客户的定价回馈 | 第51-52页 |
5.5 高转化的促销模式 | 第52-55页 |
5.5.1 传统直销的移动互联 | 第52-53页 |
5.5.2 社交媒体的消费者认同 | 第53页 |
5.5.3 寻找有价值的流量 | 第53-55页 |
第6章 总结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附录 | 第61-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5-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