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1 引言 | 第7-14页 |
1.1 案例与问题提出 | 第7-10页 |
1.1.1 案情简介—博能传动(苏州)有限公司与覃福玲经济补偿金纠纷一案 | 第7-8页 |
1.1.2 问题提出 | 第8-10页 |
1.2 研究背景与现状 | 第10-12页 |
1.2.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4 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13-14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2 劳动合同解除制度的法制分析 | 第14-22页 |
2.1 协商解除劳动合同 | 第15-17页 |
2.2 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 第17-18页 |
2.3 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 第18-21页 |
2.4 关于经济补偿金 | 第21-22页 |
3 解除劳动合同后的利益失衡问题 | 第22-30页 |
3.1 利益失衡的成因 | 第24-26页 |
3.1.1 倾斜保护的立法需求 | 第24-25页 |
3.1.2 解除条件的差别对待 | 第25-26页 |
3.2 利益失衡可能引发的问题 | 第26-30页 |
3.2.1 劳动者的道德风险 | 第26-27页 |
3.2.2 用人单位的设法规避 | 第27-28页 |
3.2.3 经济性裁员的滥用 | 第28-30页 |
4 利益平衡视角下我国劳动合同解除制度的完善 | 第30-40页 |
4.1 劳动合同解除制度中利益平衡的域外法制经验借鉴 | 第30-34页 |
4.1.1 美国——有例外的雇佣自由原则 | 第30页 |
4.1.2 英国——不得被不公平解雇和非法解雇 | 第30-31页 |
4.1.3 日本——自由基础上的终身雇佣制 | 第31-32页 |
4.1.4 法国——实际的严肃的理由 | 第32-33页 |
4.1.5 德国——自由意志原则下的细化 | 第33-34页 |
4.2 完善劳动合同解除制度的建议 | 第34-40页 |
4.2.1 依照劳动合同类型区别对待 | 第35页 |
4.2.2 改变单方解除权的行使条件 | 第35-36页 |
4.2.3 确定经济性裁员的一定标准 | 第36-37页 |
4.2.4 完善劳动合同解除的必要程序 | 第37-39页 |
4.2.5 调整经济补偿金的适用范围 | 第39-40页 |
5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