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3 相关研究述评 | 第10-15页 |
1.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3.2 《新京报》新闻作品版权问题的研究 | 第13页 |
1.3.3 相关研究述评 | 第13-15页 |
第2章 新闻作品著作权相关理论基础分析 | 第15-23页 |
2.1 著作权与新闻作品版权 | 第15-17页 |
2.1.1 著作权的概念 | 第15页 |
2.1.2 新闻作品的界定 | 第15-17页 |
2.1.3 新闻作品版权的内容 | 第17页 |
2.2 新媒体与新闻作品的传播 | 第17-19页 |
2.2.1 新媒体概念 | 第18页 |
2.2.2 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新闻作品的传播特点 | 第18-19页 |
2.3 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新闻作品著作权特点 | 第19-23页 |
2.3.1 传统媒体仍旧是新闻作品的版权主体 | 第19-20页 |
2.3.2 网络传播权成为著作权保护的主要内容 | 第20-21页 |
2.3.3 写作规范化体现传统媒体新闻作品的独创性 | 第21-23页 |
第3章 《新京报》:典型的传统媒体 | 第23-29页 |
3.1 《新京报》概况 | 第23-24页 |
3.2 作为传统媒体的《新京报》 | 第24-25页 |
3.2.1 传统媒体 | 第24页 |
3.2.2 《新京报》的传统媒体属性 | 第24-25页 |
3.3 新媒体环境下《新京报》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25-29页 |
3.3.1 受众不断流失 | 第25-26页 |
3.3.2 新闻内容同质化严重 | 第26-27页 |
3.3.3 经济收益减少 | 第27-29页 |
第4章 《新京报》新闻作品著作权维权困境 | 第29-37页 |
4.1 《新京报》新闻作品著作权侵权现状 | 第29-31页 |
4.1.1 侵权主体范围大 | 第29-30页 |
4.1.2 侵权方式单一 | 第30页 |
4.1.3 侵权对象扩大 | 第30-31页 |
4.2 《新京报》维权方式 | 第31-33页 |
4.2.1 版权合作 | 第31页 |
4.2.2 反侵权公告 | 第31-32页 |
4.2.3 法律诉讼 | 第32-33页 |
4.3 《新京报》维权困境 | 第33-37页 |
4.3.1 维权成本大 | 第33-34页 |
4.3.2 维权收效小 | 第34页 |
4.3.3 维权周期长 | 第34页 |
4.3.4 维权取证难 | 第34-35页 |
4.3.5 维权跨地域性 | 第35页 |
4.3.6 维权遭遇诉讼壁垒 | 第35-37页 |
第5章 传统媒体新闻作品著作权维权困境成因 | 第37-43页 |
5.1 技术层面 | 第37页 |
5.1.1 P2P技术增加侵权责任认定难度 | 第37页 |
5.1.2 网页侵权痕迹保全缺少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 第37页 |
5.2 法律法规层面 | 第37-39页 |
5.2.1 立法不完善 | 第38页 |
5.2.2 滥用“避风港原则” | 第38-39页 |
5.3 利益层面 | 第39-40页 |
5.3.1 私人和公众利益失衡 | 第39-40页 |
5.3.2 两种传媒产业利益失衡 | 第40页 |
5.4 公众自觉维护著作权人的意识淡薄 | 第40-43页 |
第6章 传统媒体新闻作品著作权保护建议 | 第43-49页 |
6.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营造保护新闻作品版权的司法环境 | 第43-46页 |
6.1.1 完善立法,优化司法程序 | 第43-44页 |
6.1.2 引入《反不正当竞争法》,打造规范传媒市场秩序 | 第44-45页 |
6.1.3 借鉴香港经验,追究侵权主体刑事责任 | 第45-46页 |
6.2 加强传统媒体本身自律,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赢 | 第46-48页 |
6.2.1 解决职务作品的权属问题 | 第46-47页 |
6.2.2 建立数字版权管理系统 | 第47页 |
6.2.3 降低版权费用 | 第47-48页 |
6.3 提高公众的新闻作品版权意识,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 第48-49页 |
结语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致谢 | 第55-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