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注释表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为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S2流面通流设计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封严装置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S2流面通流设计 | 第16-22页 |
2.1 S2流面通流计算 | 第16-18页 |
2.2 级的主要参数对转静子性能及流场的影响 | 第18-21页 |
2.3 本章总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回转面面叶型优化设计 | 第22-43页 |
3.1 回转面叶型设计方法 | 第22页 |
3.2 回转面流场计算 | 第22-27页 |
3.2.1 流场计算网格介绍 | 第22-24页 |
3.2.2 流场计算方法介绍 | 第24-27页 |
3.3 任意回转面叶型自动优化设计 | 第27-28页 |
3.3.1 初始叶型设计 | 第27页 |
3.3.2 优化的叶型的参数化的生成 | 第27-28页 |
3.4 回转面流场计算校验 | 第28-33页 |
3.4.1 回转面计算与三维Numeca计算流场吻合性对比 | 第29-32页 |
3.4.2 叶栅基本气动参数一致性对比 | 第32-33页 |
3.5 回转面叶型优化设计 | 第33-41页 |
3.5.1 优化前后回转面叶栅流动情况比较 | 第34-37页 |
3.5.2 优化前后总体性能比较 | 第37-38页 |
3.5.3 优化前后各叶高流动情况分析 | 第38-41页 |
3.6 结论 | 第41-43页 |
第四章 三维叶片气动优化设计 | 第43-60页 |
4.1 三维叶片自动优化介绍 | 第43页 |
4.2 转子叶片三维气动优化设计 | 第43-50页 |
4.2.1 叶片参数修改及变化量 | 第43-44页 |
4.2.2 优化目标设定 | 第44页 |
4.2.3 转子三维气动优化 | 第44-50页 |
4.2.3.1 优化前后子午面流道及叶片对比 | 第44-45页 |
4.2.3.2 优化前后叶片性能及流场结构比较 | 第45-50页 |
4.3 静子叶片三维气动优化设计 | 第50-59页 |
4.3.1 级环境下静子与单独静子流场计算对比 | 第50-53页 |
4.3.2 静子叶片三维气动优化 | 第53-59页 |
4.3.2.1 静子叶片优化参数设置 | 第53-55页 |
4.3.2.2 优化前后子午面流道及叶片对比 | 第55-56页 |
4.3.2.3 优化前后叶片性能及流场结构比较 | 第56-5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叶片式封严设计方法研究 | 第60-67页 |
5.1 篦齿封严与封严叶片设计 | 第60-61页 |
5.1.1 篦齿封严设计 | 第60页 |
5.1.2 封严叶片设计 | 第60-61页 |
5.2 封严网格生成方法 | 第61-63页 |
5.2.1 篦齿封严网格生成 | 第62页 |
5.2.2 叶片式封严网格生成 | 第62-63页 |
5.3 篦齿封严与叶片式封严对压气机级性能的影响 | 第63页 |
5.4 封严叶片几何设计参数对封严效果的影响 | 第63-6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