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交通工程与交通管理论文--车辆停厝论文

大城市交通换乘设施需求预测研究--以北京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8-14页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8-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2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9-11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 研究技术路线第12-14页
第2章 停车换乘设施概述第14-22页
    2.1 停车换乘设施的定义第14-15页
    2.2 停车换乘系统的起源与发展第15-20页
        2.2.1 停车换乘设施的分类第16-18页
        2.2.2 停车换乘设施的效果分析第18-20页
    2.3 北京市交通现状及其应用P&R设施的必要性分析第20-21页
    2.4 本章小结第21-22页
第3章 停车换乘设施需求影响因素分析第22-28页
    3.1 出行总体特征相关因素第22-24页
        3.1.1 出行者特征第22页
        3.1.2 出行特征第22-23页
        3.1.3 出行方式特征第23-24页
    3.2 土地利用性质相关因素第24-25页
    3.3 公共交通等其他相关因素第25-26页
    3.4 本章小结第26-28页
第4章 换乘行为调查与分析第28-44页
    4.1 调查方法第28-29页
    4.2 调查内容与实施第29-31页
    4.3 调查结果分析第31-35页
    4.4 需求影响范围分析第35-38页
    4.5 北京停车换乘设施现状分析第38-41页
    4.6 本章小结第41-44页
第5章 停车换乘设施选择意愿分析第44-52页
    5.1 个人因素与出行方式之间的关系第45-47页
    5.2 出行相关因素与出行方式之间的关系第47-49页
    5.3 所有相关因素与出行方式之间的关系第49-50页
    5.4 本章小结第50-52页
第6章 停车换乘设施需求预测模型第52-66页
    6.1 效应最大化理论第52-53页
    6.2 Logit模型的建立第53-63页
        6.2.1 自变量相关性分析第53-55页
        6.2.2 自变量的筛选和确定第55-58页
        6.2.3 模型的建立与标定第58-60页
        6.2.4 模型的验证第60页
        6.2.5 模型的意义及分析第60-63页
    6.3 P&R设施实施的相关保障第63-64页
    6.4 本章小结第64-66页
结论和展望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0页
附录A第70-71页
附录B第71-7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3-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研究
下一篇:大跨度连续刚构桥健康监测几个关键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