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第2章 停车换乘设施概述 | 第14-22页 |
2.1 停车换乘设施的定义 | 第14-15页 |
2.2 停车换乘系统的起源与发展 | 第15-20页 |
2.2.1 停车换乘设施的分类 | 第16-18页 |
2.2.2 停车换乘设施的效果分析 | 第18-20页 |
2.3 北京市交通现状及其应用P&R设施的必要性分析 | 第20-2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3章 停车换乘设施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 第22-28页 |
3.1 出行总体特征相关因素 | 第22-24页 |
3.1.1 出行者特征 | 第22页 |
3.1.2 出行特征 | 第22-23页 |
3.1.3 出行方式特征 | 第23-24页 |
3.2 土地利用性质相关因素 | 第24-25页 |
3.3 公共交通等其他相关因素 | 第25-2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4章 换乘行为调查与分析 | 第28-44页 |
4.1 调查方法 | 第28-29页 |
4.2 调查内容与实施 | 第29-31页 |
4.3 调查结果分析 | 第31-35页 |
4.4 需求影响范围分析 | 第35-38页 |
4.5 北京停车换乘设施现状分析 | 第38-4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1-44页 |
第5章 停车换乘设施选择意愿分析 | 第44-52页 |
5.1 个人因素与出行方式之间的关系 | 第45-47页 |
5.2 出行相关因素与出行方式之间的关系 | 第47-49页 |
5.3 所有相关因素与出行方式之间的关系 | 第49-5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6章 停车换乘设施需求预测模型 | 第52-66页 |
6.1 效应最大化理论 | 第52-53页 |
6.2 Logit模型的建立 | 第53-63页 |
6.2.1 自变量相关性分析 | 第53-55页 |
6.2.2 自变量的筛选和确定 | 第55-58页 |
6.2.3 模型的建立与标定 | 第58-60页 |
6.2.4 模型的验证 | 第60页 |
6.2.5 模型的意义及分析 | 第60-63页 |
6.3 P&R设施实施的相关保障 | 第63-64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结论和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附录A | 第70-71页 |
附录B | 第71-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