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1.1 变电生产运行的含义 | 第10页 |
1.1.2 生产管理模式转变的必要性 | 第10-11页 |
1.2 相关发展研究动态 | 第11-14页 |
1.2.1 生产管理模式发展动态 | 第11-12页 |
1.2.2 电力项目分析研究动态 | 第12-13页 |
1.2.3 层次分析法在电力系统中的研究现状及前景 | 第13-14页 |
1.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1.3.1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页 |
1.3.2 课题研究目标及拟解决关键问题 | 第14-16页 |
第2章 现状分析及研究方法 | 第16-26页 |
2.1 国内生产管理模式分析 | 第16-17页 |
2.1.1 “运检分离”生产管理模式 | 第16页 |
2.1.2 “运检合一”生产管理模式 | 第16页 |
2.1.3 “运维一体”生产管理模式 | 第16-17页 |
2.2 国外生产管理模式分析 | 第17-18页 |
2.2.1 英国国家电网公司 | 第17页 |
2.2.2 法国输电公司 | 第17-18页 |
2.2.3 新加坡新能源电网公司 | 第18页 |
2.3 电网生产管理模式发展现状分析 | 第18-19页 |
2.4 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的基本原理 | 第19-20页 |
2.5 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的基本步骤 | 第20-24页 |
2.5.1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 第20-21页 |
2.5.2 构造判断矩阵 | 第21-22页 |
2.5.3 层次单排序与一致性检验 | 第22-23页 |
2.5.4 层次总排序与一致性检验 | 第23-24页 |
2.5.5 结果分析 | 第24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第3章 变电生产管理模式评价指标体系 | 第26-34页 |
3.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 第26-28页 |
3.1.1 确定目标 | 第26页 |
3.1.2 设置指标集 | 第26-27页 |
3.1.3 完善化处理 | 第27页 |
3.1.4 指标体系构建 | 第27-28页 |
3.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28页 |
3.3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28-33页 |
3.3.1 变电生产管理模式评价的指标体系 | 第28-29页 |
3.3.2 技术性指标 | 第29-30页 |
3.3.3 适应性指标 | 第30-32页 |
3.3.4 经济性指标 | 第32-3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4章 供电企业变电生产管理模式效益评价 | 第34-50页 |
4.1 评价指标的分析 | 第34-42页 |
4.1.1 准则层指标分析 | 第34页 |
4.1.2 技术性指标分析 | 第34-38页 |
4.1.3 适应性指标分析 | 第38-40页 |
4.1.4 经济性指标分析 | 第40-42页 |
4.2 基于AHP的变电生产管理模式评价 | 第42-47页 |
4.2.1 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 第42页 |
4.2.2 构造判断矩阵 | 第42-44页 |
4.2.3 层次单排序与检验 | 第44-45页 |
4.2.4 层次总排序与检验 | 第45-47页 |
4.3 评价结果分析 | 第47-48页 |
4.4 模式调整存在风险及应对措施 | 第48-49页 |
4.4.1 存在的风险和困难 | 第48-49页 |
4.4.2 应对措施 | 第4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作者简介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