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对标理论的我国地市级供电公司线损管理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1-16页 |
1.2.1 对标管理的研究动态 | 第11-12页 |
1.2.2 线损管理的研究动态 | 第12-16页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2章 线损管理及对标管理的理论及方法 | 第18-24页 |
2.1 供电企业线损基本概念 | 第18-19页 |
2.1.1 线损的含义及构成 | 第18-19页 |
2.1.2 线损的分类 | 第19页 |
2.2 对标管理的基本概念 | 第19-23页 |
2.2.1 对标管理定义 | 第20页 |
2.2.2 对标管理原理 | 第20页 |
2.2.3 对标管理的类型 | 第20-22页 |
2.2.4 各种对标的特点 | 第22页 |
2.2.5 标杆管理实施程序 | 第22-2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影响因素研究及指标体系构建 | 第24-34页 |
3.1 影响线损的因素分析模型 | 第24-26页 |
3.1.1 鱼骨图分析模型 | 第24-25页 |
3.1.2 5M因素分析法 | 第25-26页 |
3.2 我国供电企业综合线损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6-33页 |
3.2.1 影响综合线损率的各个方面 | 第26-27页 |
3.2.2 综合线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27-3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4章 基于距离综合评价法的对标管理 | 第34-55页 |
4.1 距离综合评价的步骤 | 第34-37页 |
4.1.1 利用AHP法计算各指标权重 | 第34-36页 |
4.1.2 距离综合评价方法 | 第36-37页 |
4.2 对标的实施 | 第37-48页 |
4.3 标杆选择及结果分析 | 第48-49页 |
4.4 改进措施 | 第49-54页 |
4.4.1 降低技术线损的措施 | 第49-51页 |
4.4.2 降低管理线损的措施 | 第51-53页 |
4.4.3 降低经济线损的措施 | 第53页 |
4.4.4 降低其他线损的措施 | 第53-5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5.1 结论 | 第55-56页 |
5.2 不足与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